企業(yè)大全
2011-05-14 10:08:57 中國鞋網(wǎng) wvsf.cn 【來源:站西】打印本頁 關閉
運動鞋作為鞋類家族中重要的一員,構成并豐富了鞋文化。回顧其歷史變遷可以為鞋類家族增添光彩。
一、運動鞋的誕生
1.運動鞋產(chǎn)生的演變過程
50萬年前,人類就能夠以立姿行走、奔跑,然而直到距今五萬年前左右,人類才懂得利用獸皮制作一些簡單的衣著與鞋子。原始人追趕野獸時將腳部用樹葉、樹皮乃至動物的皮包裹,是最早的鞋子雛形。這些遮護物往往在跑步中散落,于是,人類逐漸學會將遮護物系得更加牢固。再后來又將新鮮的動物皮割下一塊將腳包裹起來,而包裹的動物皮會越來越硬,甚至磨腳、割腳。人類便用石頭或獸骨制成的手工具將動物的皮處理得更軟一些,或者是改用更加柔軟的材料。他們還發(fā)現(xiàn)將綁縛在腳底的樹皮、動物皮乃至其它物質,做成與腳掌大致相似的形狀再對其綁縛不容易散落和被刺穿。與腳掌相似的形狀物便是后來所稱的底,而綁縛用的物質逐漸演變?yōu)樾瑤汀?BR>
當時,在比較激烈的運動中穿用的鞋子,如部落之間的戰(zhàn)斗,為了搶奪戰(zhàn)機,或者逃避對方的追殺,將樹皮、藤條、動物的皮或其他草編綁縛在腳掌下面,將腳掌遮護起來,以便跑的更快。這些在生產(chǎn)、作戰(zhàn),甚至逃避自然災害或野獸的襲擊時穿的鞋,算是人類比較簡陋的早期運動鞋
2.古典運動鞋的產(chǎn)生
古典運動鞋起源于需要長距離跑步的古代傳令兵。當時,傳令兵都以奔跑的形式來傳送戰(zhàn)場上的命令。為了挑選能夠快速奔跑的傳令兵,就誕生了古代的運動會。最具有代表性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始于公元前776年的希臘奧林匹亞村,項目主要是跑步,后來運動項目增加了劍擊、角力、射箭術、拳擊等。為了獲得最好成績,運動員逐漸由不穿鞋到穿上鞋子跑步。跑步鞋因而逐步發(fā)展起來。
后來,體育娛樂與運動項目越來越多,開始出現(xiàn)了一些專用鞋。當時專用運動鞋的特點是運動員只能在足球、橄欖球、板球比賽運動中穿皮底運動鞋(與牛津鞋相近,現(xiàn)在還將一種橡塑鞋底叫牛津底)。為防滑鞋底常在底部加裝鞋釘或凸栓。這些僅具有運動項目所需的個別功能的運動鞋,標志著古典運動鞋的產(chǎn)生。
3.近代運動鞋產(chǎn)生的歷史
近代運動鞋產(chǎn)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40年代。以橡膠用于制鞋工業(yè)為標志,橡膠的使用為滿足運動要求的減震提供了條件。
1832年,一位愛爾蘭人移民美國,在麻州小鎮(zhèn)當印刷工時,每天站在機器前,腳底由于長時間過分受身體重力的壓迫,感到腳底疼痛,就在腳底墊上一個橡膠皮墊,疼痛明顯降低。同事們跟他開玩笑將該墊藏了起來,他回家后干脆將橡膠皮定在鞋底上,誕生了橡膠底的鞋子。
1839年出現(xiàn)了硫化橡膠,耐磨耗性好。1868年,第一雙用硫化橡膠作平鞋底的網(wǎng)球運動鞋誕生,它標志著近代運動鞋的正式產(chǎn)生。
1861年用于板球運動的跑步鞋使用了運動釘鞋。當年開始從日常的男用鞋衍生出裝有鞋釘?shù)呐懿叫;?896年跑步鞋中派生出不裝鞋釘?shù)呐懿叫,這就是專業(yè)跑步鞋的前身。
1873年,美國人在用Sneaker(本意為沒有聲音、潛行者、小偷等)來形容布面膠底的運動鞋。這種運動鞋使用起來,不發(fā)出聲響,故Sneakers成了運動鞋代稱。
1876年,新利物浦橡膠公司采用新的技術,制作槌球比賽的運動專用鞋,從此,橡膠底帆布面的鞋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英國人給布面膠底運動鞋取了個綽號Plimsolls。
1892年,英國賽跑選手將沉重的跑步鞋改為帶有釘子的跑步鞋,主導了跑步鞋的潮流。
1896年停辦了已久的奧林匹克運動在希臘的雅典再次興起。50公里長途賽跑,即馬拉松運動列入正式項目。馬拉松賽的跑步方式,有別于田徑場中的其它賽跑項目,鞋底并不需要像短跑鞋那樣加裝鞋釘。此后,用于賽跑的跑步鞋,開始區(qū)分成有釘與無釘兩大類。
二、運動鞋的發(fā)展歷史
1.20世紀初期的運動鞋發(fā)展
在1895—1910的15年間,出現(xiàn)了與運動相關的競賽用鞋的設計、生產(chǎn)與銷售。主要有帶有鞋釘?shù)亩膛苄⒅芯嚯x跑鞋、跳高鞋、標槍鞋、田徑賽鞋等。而且其它運動項目的用鞋也逐漸趨于專門化。
1900年,業(yè)余賽跑選手--約瑟夫?威廉姆?佛斯特將他的作坊改為制鞋工廠,親手設計了選手們所鐘愛的多種帶釘?shù)呐懿叫,后來成為運動鞋界叱吒風云銳步公司的前身。
1908年開始,美國著名的運動鞋生產(chǎn)商--斯伯丁公司首開先河為美國知名的馬拉松選手提供運動鞋及相關裝備,并派遣運動鞋專家隨隊監(jiān)督。次年該公司推出具有輕量化設計的跑步鞋,使運動鞋變得更加輕便。
1911年,斯伯丁公司推出了在底部部分使用橡膠的短統(tǒng)跑步鞋,并且推出了內(nèi)外雙氣室的結構設計,中央的氣室壓力因為較小而扮演減震器的角色,四周的氣室則因壓力較高而起著支撐穩(wěn)定的效果。
1915年,斯伯丁公司開始生產(chǎn)鞋底帶釘?shù)亩膛、中距離跑鞋、跳高鞋、標槍鞋等。對運動鞋的楦頭進行了改進,鞋頭部分變圓,肉體安排較以往寬松些,鞋面與鞋底的結合不再是手工縫制。
1928年,參加馬拉松運動的美國人凱力先生,一直努力在嘗試自制價錢更低、重量更輕、舒適性更佳的跑步鞋、保齡球鞋、跳高鞋、膠底便鞋等各式運動鞋,參加各地的比賽;對運動鞋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同年,英國老鞋匠律金開始設計出鞋眼片和鞋帶在腳背的外側的運動鞋,腳背的上方則使用一塊松緊帶以達到適腳性的目的。在腳與鞋接觸的部位盡量不設計縫線,保持無縫式的鞋頭,以避免磨腳起水泡。同時,鞋底前后分離,整個外底很容易修理和更換。
1936年,德國的達斯勒家族已成為全球知名運動品牌,現(xiàn)在廣泛使用的運動鞋的系帶裝置C型扣,就是他們在1941年所推出的,他們也曾設計過具有支撐腳弓的系帶結構。
1948年達斯勒兄弟不歡而散,其弟亞道夫成立了Addas公司,也就是后來的Adidas-阿迪達斯公司的前身;達斯勒則在同一小鎮(zhèn)的另一端開辦了業(yè)務蒸蒸日上的Puma-彪馬公司。阿迪達斯公司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運動鞋博覽館,收藏了自1924年以來最完整的田徑運動鞋;而彪馬公司則保存了該公司早期的跑步鞋以及多年以來所獲得的運動鞋研究成果的專利。兄弟二人在奧運會上的戰(zhàn)爭,每逢四年達到競爭的最激烈的程度,兩公司都為知名的運動選手免費設計專用鞋,極大地促進了運動鞋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