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手機站

微博 |

我的商務中心

中鞋網(wǎng),國內垂直鞋類B2B優(yōu)秀門戶網(wǎng)站 - 中鞋網(wǎng) 客服經理 | 陳經理 鐘經理
你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人才新聞 > 影響員工成長的隱性因素

影響員工成長的隱性因素

2005-08-17 09:00:56 來源: 中國鞋網(wǎng) http://wvsf.cn/
  什么叫重視員工?很多人以為給員工加工資,增加福利,關心員工培訓等方面叫做對員工重視。這是關心員工的表現(xiàn)嗎?當然是,可這的關心方式是外化的,以物質獎勵為主的關心方式。出于公司的角度,為員工提工資,加福利,搞培訓,為的是讓員工有更強的動機留下來,以高效率的工作方式長期為公司服務。   從表面上看來,重視員工做以上的一類工作也就夠了,但是,在增強企業(yè)凝聚力、促進企業(yè)文化成長方面,還有許多內在的因素在起任用,并且它們不易被人力資源工作者把握,甚至很容易被忽視。它們道底是些什么樣的因素呢? 高工資、高福利是不是員工就會很快樂呢?在這里,我要以我一個非常要好朋友的經歷為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我這個朋友目前在南寧一家國營的商貿公司工作,由于這家公司經營的業(yè)務帶有國家壟斷性質,公司效益非常好,給我朋友的待遇也是比較高:年薪加福利每年5-6萬元,而且花銷不高。在當今大學生就業(yè)吃緊的大局勢下,我這位朋友的工作真可以算是一份美差了。最初,她對這份工作十分滿意,認為自己真是幸運,從此無憂了?墒侨兆右婚L,她就發(fā)現(xiàn),由于公司的效益好,樹大招風,一些有背景的人想方設法也要擠進公司來,F(xiàn)狀是,公司人浮于事,勾心斗角,實際工作沒有多少了去做了。我的朋友由于沒有背景,為了穩(wěn)定地位,不得不搶著多干活,還要花費不少精力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周旋,長期下來,令她叫苦不迭。更要命的是,領導位置一有空缺,就馬上有人利用背景和關系填補上去,這樣一來,朋友想依靠遷升改變自己工作環(huán)境的希望也破滅了。由于是國營企業(yè),關系穩(wěn)定,她想過離開公司,又害怕失去公司的優(yōu)厚待遇,不走,又只能長期呆在一個位置上,重復早已掌握的工作,知識得不到更新,工作沒有挑戰(zhàn),長年累月,甚至終老一生都有可能。這位朋友很年輕,也很有一定的抱負,如今進退兩難的境地讓她痛苦萬分。   同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優(yōu)厚的福利與待遇并不是一劑包治百病的神藥,在一定的條件下同樣有其不可回避的局限性。   記得在我最初找工作的時候,有些不切實際的心高氣傲,找工作不愿從基層做,非要想從管理工作入手,但是我這樣天真的想法,還真有公司愿意提供舞臺。由于我的盲目自信,在最初映像方面,的確具有一定的作用,讓人以為我真的可以從事一些我實際上我不能做好的工作。 有一次我應聘一家公司的總經理助理,有十幾個人在競爭這個崗位。我在順利通過復試后得以和老板面談,不知是我真的和老板很投機,還是我的錯覺,總之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可塑性比較強,而且單純,這是不可否認的一種天然優(yōu)勢。比起那些有了十足社會經驗,開口年薪5萬元以上的應聘者,我同樣占有絕對的優(yōu)勢:我只要每月2000元的起薪,這也是打動老板的一個原因。結果我“擊敗”其他競爭對手,得到了這個職位。   實際證明,在某些場合,一分錢一分貨的老話是沒有錯的。由于我缺乏實際的工作經驗,卻要承擔與能力并不相符合的工作,真是壓得我透不氣來,后來工作雖然是勉強應付了下來,但了只是做到了完成,談不上好,每次都得不到老板的認可,壓抑是可想而知的,最后,由于我社會經驗不足,反過來還被老板坑了一次,這讓我十分憤恨,最終以去學習為由辭職不干了。這個教訓對我來說十分深刻,造成了一定的陰影,后來靜下心來反思,得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只貪圖眼前利益,把人才安排在本不適合他能力的位置上,并不是真正重視才的表現(xiàn),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浪費才的表現(xiàn)。 不論一個公司聲稱自己有多么重視人才,給予多高的待遇,一個管理制度松散的公司,假如一個新員工加入這種公司,必然會受到公司大氛圍的影響,一旦養(yǎng)成了工作緩慢,無效率的不良工作習慣。也就會造成這個員工除了待在這樣的公司,而無法再適應其它公司的要求,除非是國有的鐵飯碗的企業(yè),這樣的企業(yè)終究是有倒閉關門的危險,該公司的員工由于不良的工作習慣,又很難被其它用人單位所認可,最終結果必然是很慘的,因此說,公司管理制度不良,執(zhí)行不力,也是對才最大的不重視。 一些成熟的大型公司在招收新進員工的時候,一般是招收名牌正規(guī)院校畢業(yè)的大學生,2003年我畢業(yè)的時候,聽說海爾招人,我也問了一下同學待遇如何,得到的答案是:每月700元,包住不包吃,要求重點大學畢業(yè),英語6級以上。這在當時把我給嚇了一跳:“這會是名牌企業(yè)給大學生的待遇嗎?還不如小企業(yè),而且要求還高!,結果我同學說:“很多人去呢!”。我在當時沒有想明白這個原因,后來在社會上闖蕩了一段時間后,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這些想留下來的大學生是希望在大公司學習完善的管理制度,學一技旁身,將來走到哪里也不怕。招聘是個大浪淘沙的過程,要求高、待遇不高畢竟不是每個重點大學的學生最初都能夠接受的,只有那些真正希望為公司服務,和公司一起打拼的學生才能留下來。究其原因,知名企業(yè)的管理健全,不會讓自己的員工松散下去,他們不但能有更好的機會學到過硬的本領,而且還能更好地學習怎樣做人。許多不是名牌大學的畢業(yè)生,享受不了進大公司的待遇,至今仍在小型民營企業(yè)中摸爬滾打,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通過努力,學到真正的管理技術,他們則需要付出更艱苦的努力。希望那些小型企業(yè)和國營企業(yè)也能十分重視員工技能培養(yǎng)和品質培養(yǎng),真正為員工的未來負責,而不是用一種“招之即來,來了就用,無用就辭”這樣的對社會人才的掠奪式使用方式對待員工的職業(yè)生涯。能學到東西,學會做人,才是對員工最大的關心。 一個關心員工的,不僅僅是在物質上給予員工幫助,還會真正尊重員工,學會傾聽員工心里話。彩電業(yè)巨頭康佳在做文化轉型的時候,就提出“尊重每一個創(chuàng)造者”的口號,從上到下,不論是博士還是工人,都會得到的關心和尊重。每個員工都 可以暢所欲言,因此企業(yè)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激發(fā)出新的創(chuàng)造力的火花。做人事的朋友都知道,在人員管理的過程中,反復向下屬傳達紀律與服從是多么的重要,很多公司要求做事“言必行、行必果”。這樣的做法疑問是正確的,但中國有兩句古話,一句叫“物極必反”,另一句叫做“過猶不及”,說的極端的做法未必能夠取得預期的效果。目前,大多數(shù)公司強調的就是絕對的紀律與服從,而在收集員工內心真正的想法方面做得還很少,管理者常說:“你們下屬只要服從就行了,至于對不對,就不用你們操心了,只管做好你們自己的工作!”。是,這句話本身是沒有什么錯的,可是這里面暗含了一個意思,就是:只要絕對聽從上面的,做好沒有獎賞,做壞了不用你負責。大家知道,服從與抗爭是一對矛盾體,有服從的地方就會有抗爭,也許一時這種抗爭不明朗,沒有放在表面上,但它的確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必須要有一個地方讓它“流出去”,否則一旦激化,后果不堪設想,“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這個道理誰都明白。最近看了一本叫做“沒有借口”書,據(jù)說是十分暢銷,這本書主要以美國西點軍校,以及其他一些知名企業(yè)和知名人事為例,全書強調的都是絕對的服從,書寫得很好,但拿到現(xiàn)實中,未必完全可行,中國的國情和美國的大不相同,中國人多,文化積淀又深厚,絕非美國可比,因此一切別人的好東西都不可照搬。試問,要在絕對的服從和服從下的說話權之間做出選擇,你們各位選擇哪個?當然,我決不贊同下屬不執(zhí)行上級命令,甚至當面爭吵,和上司頂撞,這樣什么工作也開展不了,但我很清楚在每次服從之后,我的內心里都會泛起的一種莫名的疑問和顧慮。如果,雙方可以各退一步,首先上級盡量給下級解釋下達這個任務的原因和重要性,讓他們提出建議,采不采納是上級的事,就算下級不服,也必須認真執(zhí)行,而在事后,下級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結合事實來談問題,這樣的話,是不是會好很多?其實,采不采納是一方面,給員工一個參與和說話的機會,才是目的,F(xiàn)在,很多國內的大型企業(yè)已經重視并開展相應的工作了,就如同康佳集團一樣,企業(yè)文化要做起來,只是依靠大棒,至少在我們中國是行不通的。在這里,我不是想擺什么“中庸之道”的老譜,而是想說,給員工一個說話的地方,甚至在服從一件工作之后,能夠有機會批評一下這個工作的好壞,都是化解矛盾的好辦法。尊重員工的說話權,才是對員工的真正重視!   本站如有轉載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多謝合作!

在線咨詢

姓名
電話
留言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fā)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lián)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lián)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中國鞋網(wǎng)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fā)現(xiàn)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lián)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yè)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 驗證碼:
推薦新聞
熱門鞋業(yè)專區(qū)
品牌要聞
品牌推薦
熱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