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舊鞋搖身變品牌
一雙雙骯臟且散發(fā)著腳氣惡臭的皮鞋,經黑作坊的一番加工,竟然變得與新的一模一樣。你覺得惡心?難以接受?如果讓你知道這些“問題皮鞋”居然還堂而皇之地走進了超市、商場,你因氣憤驚異而張開的嘴,會不會更加像一個大寫的“O”,久久合不攏來?
超市里發(fā)現(xiàn)“問題皮鞋”
近日,北京的李先生通過本報的網絡維權頻道
向記者講訴了他在成都購鞋的尷尬遭遇。2006年底,出差到成都的李先生在某大型超市夠買了一雙169元的牛皮男鞋,穿了不到三個月,一只皮鞋鞋底斷裂,而另一只也出現(xiàn)了裂紋。陳先生通過服務電話同該超市聯(lián)系后,卻被超市工作人員告之打折商品概不退換!爱敃r導購告訴我,這雙鞋的原價是500多,而且鞋底和牛筋底的效果是一樣。但我穿了之后才知道自己上當了,感覺就是雙舊鞋子!标愊壬鄲赖馗嬖V記者。
根據陳先生提供的線索,記者來到這家超市一探究竟。在超市的皮鞋專區(qū),一排花車擺放在了該區(qū)域內最為顯眼的位置。促銷人員見到記者在花車前駐足停留,便熱情地迎了上來。記者拿起一雙與李先生所購的同一款男士皮鞋仔細瞧了起來。“小姐,你可真有眼光,這款鞋我們賣得最好,送人也有檔次。”促銷員向記者展開了口水攻勢,在記者耳邊滔滔不絕起來:“年前我們都賣169元一雙的,現(xiàn)在我們搞特價,100一雙,原價是500多的哦,劃算得很嘛!”“你這個鞋子是不是真牛皮的喲,咋這么軟喃?”記者來回撫摩著鞋面,手感太過柔軟,用手輕輕一摁,則出現(xiàn)了相對規(guī)則的紋路,皮料的毛孔也分布得極為均勻,有點像“壓膜”?纱黉N員真是工夫了得,鹿都可以吹噓成是馬,“你放心,絕對是牛皮的。這個是‘二層皮’的,所以手感柔軟。軟才不得磨腳嘛,穿起舒服!”這個促銷員差點把記者都說得動搖了!澳沁@個鞋底結不結實哦,不得穿兩天就斷了嘛?”記者想看看促銷員還有多少花招!安坏脭,你看這么硬的鞋底咋會斷嘛,比牛筋底還耐穿!贝黉N員簡直吹得天花亂墜。記者用手掂量了一下鞋底,的確夠硬,但是硬得沒有一點彈性。
促銷員說了半天見記者都沒有要買的意思,隨即去招呼其他顧客了。有這樣的嘴皮子工夫,鞋子自然不難賣,記者在一旁發(fā)現(xiàn),短短的二十分鐘,就賣出去了三雙。
從垃圾堆揀來舊鞋翻新賣
大超市里居然堂而皇之地賣起了“問題皮鞋”,那么這些“問題鞋”到底是從哪里來的呢?為了弄清這些“問題皮鞋”的來源,記者決定抓住時機,尋根究底。超市補貨一般都是在生意比較清淡的時候,尤其是早上超市剛開門營業(yè)這一時間段。第二天早上,記者一大早就來到了超市的員工通道外,找了個隱蔽的角落守侯前來送貨的人出現(xiàn)。超市開門大約20分鐘左右,前來送貨的車輛都陸續(xù)前來。突然一輛面包車直接把車剎到了員工通道面前,昨天那位促銷也同時出現(xiàn)在通道口。面包車的后門一打開,送貨司機齊唰刷提下來10多盒外包裝簡易的皮鞋,那位促銷兩手擰起鞋子,迅速消失在通道內。送貨司機跳上面包車,打算揚長而去。記者立馬上車,尾隨其后。
從成彭路出三環(huán)路后,為了避免跟蹤失敗,記者與送貨車之間的車距時近時遠?粗拓涇囘M入了洞子口的一條岔路,記者便將車停在了路邊,請了位三輪車師傅帶路。坐著三輪一路顛簸,記者終于來到了一條僻靜的小巷內,那輛送貨的面包車就停在了巷子口。巷子內有一個居住著十幾余戶人家的大院子,面積約有兩畝,分為左右兩個小院。每個小院都是由四幢平房瓦屋圍成。每幢房子差不多都有20間房子,至少每三間房子門前,就擺有一個火爐。
記者走進一家作坊,問擺放在門口的鞋子怎樣批發(fā),得到的答復幾乎都是“已經賣了”。在一個作坊門口,記者看到了一堆穿過的舊鞋,除鞋底有泥土和磨損痕跡以外,鞋面的受力處出現(xiàn)了許多折皺。稍一伏身,便能聞到一股很濃的腳臭味。見記者皺眉頭,老板忙解釋:“這些都是剛買回來的,還沒有加工,加工出來就沒有味了。”“這些都是哪些地方進來的哦?”記者趁機問。老板說:“是正規(guī)鞋廠‘三包’中出現(xiàn)脫線、脫膠顧客退回來的。”“那不是穿過的?”“當然,不然怎么會脫膠、脫線嘛!
而對于一些從收荒匠處收來的鞋子,作坊老板諱莫如深。正在記者與老板交談時,一個收荒匠背著背簍走了近來,老板連忙向收荒匠使了個眼色,收荒匠立刻明白了老板的暗示,馬上改了口:“老板,有沒得廢品賣?”“沒得,改天來!崩习宸笱艿鼗卮。收荒匠背起背簍向院子外走去,可是他卻被肩上那沉沉的背簍壓得直不起腰來。由此可見老板的警惕性之高。隨后,記者從一名小工處了解到,對于舊鞋,他們根本不用到處去收,每天主動送來的都要不完,而且90%以上的廢棄皮鞋是那些規(guī)模較大的廢品收購站送貨上門的。在收購站送舊鞋來之前,他們已事先挑選過了,成都數(shù)十家廢品收購站每周都會不定期地送貨來。
經過一番口舌,記者終于以老鄉(xiāng)的名義,與另外兩名作坊老板搭上了話。聽說記者要進貨,這名坐在蜂窩煤爐子邊的男子一邊烤著鞋子,一邊和記者聊了起來。
記者了解到,這里許多人都在搞舊鞋翻新,都是外地在這里租房子的,房租100元。因為擔心被查,一般都只有在聯(lián)系好買主后才敢在房間里放少量的貨,就是被查處了,損失也才幾百元,因為收購的成本一般就兩三元一雙,有的甚至是廠家估堆堆,以堆論價。不過,還有的直接去廠內收購生產垃圾,并從中選出有問題的成品,如果有的鞋子實在無法修補,他們也不會浪費,拆成零件備用或當塑料賣掉。
暗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舊皮鞋翻新的程序并不簡單。兩個小工正給一大堆舊皮鞋“美容”!拔覀兪钦(guī)廠家,做好一雙皮鞋需要2、3天,不像一些小攤攤,半天就搞定。我們的工作流程是,首先給皮鞋‘洗臉’,將皮鞋上的污垢去掉;然后是‘動手術’,仔細填補皮鞋的破損和磨損痕跡,盡量做到‘天衣無縫’;接下來便是給皮鞋‘定型’。”記者在這里看到,皮鞋完成修補后,小工熟練地把3塊木楦子塞進鞋里,小工說,這道工序最長,一般要2、3天。待皮鞋完全定型后,最后一道工序給皮鞋“穿衣”,噴上亮光漆,配上各種名牌鞋的標示,再將整修一新的皮鞋放進包裝盒,堂而皇之地流向市場。
記者佯裝買主進入到庫房看貨,里面的鞋子堆了半間屋,全是按不同牌子分類堆放。站在一旁的老板指著寫有“奧康”字樣的鞋盒說:“妹兒,你先看一下貨的質量再說!贝蜷_一看,著實讓記者嚇了一跳,怎么也沒有想到,這雙光鮮透亮的鞋子簡直就像是商場賣的新皮鞋,根本看不出是用舊鞋翻新的。
見記者吃驚,這老板得意地說:“這根本上不了檔次,等一下我?guī)憧锤邫n的!薄耙嗌馘X才發(fā)貨?”對記者的問話,該老板指著堆在左邊的鞋,伸出5個手指,指著堆在右邊的鞋,伸出2個手指。記者以為5個手指代表50元每雙,忙說太貴了,要他少點。沒想到他還很生氣:“妹兒,這么好的鞋5元錢還嫌貴?那邊“登喜路”牌子的,20元還可以講點價下來!
借講價之機,記者瞟了一眼四周,靠門的右邊墻角處,堆有上百雙舊鞋及一些散鞋盒。窗前的柜子里,堆放著各種顏色的油漆和工具。這里的鞋子絕大部分都有與鞋子商標匹配的包裝盒,原來這些包裝盒也是經過翻新的。作坊老板稱:“這是原裝盒子,在收購這些鞋子時連包裝一起買回來的,反正廠家拿舊盒子也沒用了。這樣,翻新以后拿出去好賣!睆倪@些鞋子的商標看,許多是名牌,生產廠家多數(shù)源自浙江、上海,有的包裝盒上甚至打著“國家免檢”字樣,以麻痹消費者。走進隔壁房間,更讓記者吃驚,原來里面堆的鞋比前屋里的多得多,檔次也高得多。不僅有“花花公子”,還有“圣大保羅”和“華倫天奴”等皮鞋。老板稱,這些皮鞋是“名牌”,每雙30元一分錢也不少。
老板見記者還是很不滿意的樣子,趕忙向記者吹噓這些鞋的銷量如何好。老板告訴記者,他這個加工廠已經開了很多年。自開廠以來,生意好得很,而且有時候工人要忙碌到凌晨2點過。來此購貨的老板有的開著大貨車來,還有的開著火三輪、摩托車及面包車。大貨車往往都是拉到外地去的,火三輪、摩托及面包等車,一般都是拉到成都市區(qū)及附近郊區(qū)去賣,還有拉到成都市五塊石批發(fā)市場。記者看到庫房內還擺著已經打包準備托運的翻新鞋。包的外面寫的收貨地點有自貢、宜賓、內江、南部等地,有的只寫了收貨人和聯(lián)系電話,有的甚至寫著某商場。
“問題鞋子”穿不得
記者忙活了兩天終于弄清了這些“問題鞋”的來龍去脈,真的是感到觸目驚心。當消費者面對著商家夸大其辭地胡亂吹噓時又該如何來慧眼識真呢?為此,記者采訪了四川大學皮革系研究室主任徐波。
“所謂的‘二層皮’其實是商家給消費在玩概念!毙觳ń忉屨f,頭層皮是指帶有粒面的牛、羊、豬皮等,皮面有自然的疤痕和血筋痕等,進口頭層皮還有牛只的編號烙印。全粒面皮可以從毛孔粗細和疏密度來區(qū)分屬于何種動物皮革。由于其特殊的膠原纖維組織結構,可加工成非常柔軟的服裝革或皮鞋,價值很高。頭層皮是由各種動物的原皮直接加工而成,或對較厚皮層的牛、豬、馬等動物皮脫毛后橫切成上下兩層,纖維組織嚴密的上層部分則加工成各種頭層皮。二層皮是纖維組織較疏松的二層部分,經化學材料噴涂或覆上PVC、PU薄膜加工而成。因此,二層皮則只有疏松的纖維組織層,只有在噴涂化工原料或拋光后才能用來制作皮具制品,它保持著一定的自然彈性和工藝可塑性的特點,但強度較差,其厚度要求同頭層皮一樣。二層皮并非全真皮。
“‘翻新鞋’不但存在著質量問題,而且還隱藏著著太多安全隱患!毙觳ń忉尩,鞋子的部件涉及到勾心、鞋底、鞋跟等諸多部件,而正規(guī)廠家所生產的鞋子都是根據人體力學來設計的,“翻新鞋”多半都會“走樣”,穿在腳上無疑是對身體的傷害。再則,這些舊鞋在翻新時未經過嚴格的消毒,還存在著疾病隱患。所以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小心識別,謹防上當受騙。
超市里發(fā)現(xiàn)“問題皮鞋”
近日,北京的李先生通過本報的網絡維權頻道
向記者講訴了他在成都購鞋的尷尬遭遇。2006年底,出差到成都的李先生在某大型超市夠買了一雙169元的牛皮男鞋,穿了不到三個月,一只皮鞋鞋底斷裂,而另一只也出現(xiàn)了裂紋。陳先生通過服務電話同該超市聯(lián)系后,卻被超市工作人員告之打折商品概不退換!爱敃r導購告訴我,這雙鞋的原價是500多,而且鞋底和牛筋底的效果是一樣。但我穿了之后才知道自己上當了,感覺就是雙舊鞋子!标愊壬鄲赖馗嬖V記者。
根據陳先生提供的線索,記者來到這家超市一探究竟。在超市的皮鞋專區(qū),一排花車擺放在了該區(qū)域內最為顯眼的位置。促銷人員見到記者在花車前駐足停留,便熱情地迎了上來。記者拿起一雙與李先生所購的同一款男士皮鞋仔細瞧了起來。“小姐,你可真有眼光,這款鞋我們賣得最好,送人也有檔次。”促銷員向記者展開了口水攻勢,在記者耳邊滔滔不絕起來:“年前我們都賣169元一雙的,現(xiàn)在我們搞特價,100一雙,原價是500多的哦,劃算得很嘛!”“你這個鞋子是不是真牛皮的喲,咋這么軟喃?”記者來回撫摩著鞋面,手感太過柔軟,用手輕輕一摁,則出現(xiàn)了相對規(guī)則的紋路,皮料的毛孔也分布得極為均勻,有點像“壓膜”?纱黉N員真是工夫了得,鹿都可以吹噓成是馬,“你放心,絕對是牛皮的。這個是‘二層皮’的,所以手感柔軟。軟才不得磨腳嘛,穿起舒服!”這個促銷員差點把記者都說得動搖了!澳沁@個鞋底結不結實哦,不得穿兩天就斷了嘛?”記者想看看促銷員還有多少花招!安坏脭,你看這么硬的鞋底咋會斷嘛,比牛筋底還耐穿!贝黉N員簡直吹得天花亂墜。記者用手掂量了一下鞋底,的確夠硬,但是硬得沒有一點彈性。
促銷員說了半天見記者都沒有要買的意思,隨即去招呼其他顧客了。有這樣的嘴皮子工夫,鞋子自然不難賣,記者在一旁發(fā)現(xiàn),短短的二十分鐘,就賣出去了三雙。
從垃圾堆揀來舊鞋翻新賣
大超市里居然堂而皇之地賣起了“問題皮鞋”,那么這些“問題鞋”到底是從哪里來的呢?為了弄清這些“問題皮鞋”的來源,記者決定抓住時機,尋根究底。超市補貨一般都是在生意比較清淡的時候,尤其是早上超市剛開門營業(yè)這一時間段。第二天早上,記者一大早就來到了超市的員工通道外,找了個隱蔽的角落守侯前來送貨的人出現(xiàn)。超市開門大約20分鐘左右,前來送貨的車輛都陸續(xù)前來。突然一輛面包車直接把車剎到了員工通道面前,昨天那位促銷也同時出現(xiàn)在通道口。面包車的后門一打開,送貨司機齊唰刷提下來10多盒外包裝簡易的皮鞋,那位促銷兩手擰起鞋子,迅速消失在通道內。送貨司機跳上面包車,打算揚長而去。記者立馬上車,尾隨其后。
從成彭路出三環(huán)路后,為了避免跟蹤失敗,記者與送貨車之間的車距時近時遠?粗拓涇囘M入了洞子口的一條岔路,記者便將車停在了路邊,請了位三輪車師傅帶路。坐著三輪一路顛簸,記者終于來到了一條僻靜的小巷內,那輛送貨的面包車就停在了巷子口。巷子內有一個居住著十幾余戶人家的大院子,面積約有兩畝,分為左右兩個小院。每個小院都是由四幢平房瓦屋圍成。每幢房子差不多都有20間房子,至少每三間房子門前,就擺有一個火爐。
記者走進一家作坊,問擺放在門口的鞋子怎樣批發(fā),得到的答復幾乎都是“已經賣了”。在一個作坊門口,記者看到了一堆穿過的舊鞋,除鞋底有泥土和磨損痕跡以外,鞋面的受力處出現(xiàn)了許多折皺。稍一伏身,便能聞到一股很濃的腳臭味。見記者皺眉頭,老板忙解釋:“這些都是剛買回來的,還沒有加工,加工出來就沒有味了。”“這些都是哪些地方進來的哦?”記者趁機問。老板說:“是正規(guī)鞋廠‘三包’中出現(xiàn)脫線、脫膠顧客退回來的。”“那不是穿過的?”“當然,不然怎么會脫膠、脫線嘛!
而對于一些從收荒匠處收來的鞋子,作坊老板諱莫如深。正在記者與老板交談時,一個收荒匠背著背簍走了近來,老板連忙向收荒匠使了個眼色,收荒匠立刻明白了老板的暗示,馬上改了口:“老板,有沒得廢品賣?”“沒得,改天來!崩习宸笱艿鼗卮。收荒匠背起背簍向院子外走去,可是他卻被肩上那沉沉的背簍壓得直不起腰來。由此可見老板的警惕性之高。隨后,記者從一名小工處了解到,對于舊鞋,他們根本不用到處去收,每天主動送來的都要不完,而且90%以上的廢棄皮鞋是那些規(guī)模較大的廢品收購站送貨上門的。在收購站送舊鞋來之前,他們已事先挑選過了,成都數(shù)十家廢品收購站每周都會不定期地送貨來。
經過一番口舌,記者終于以老鄉(xiāng)的名義,與另外兩名作坊老板搭上了話。聽說記者要進貨,這名坐在蜂窩煤爐子邊的男子一邊烤著鞋子,一邊和記者聊了起來。
記者了解到,這里許多人都在搞舊鞋翻新,都是外地在這里租房子的,房租100元。因為擔心被查,一般都只有在聯(lián)系好買主后才敢在房間里放少量的貨,就是被查處了,損失也才幾百元,因為收購的成本一般就兩三元一雙,有的甚至是廠家估堆堆,以堆論價。不過,還有的直接去廠內收購生產垃圾,并從中選出有問題的成品,如果有的鞋子實在無法修補,他們也不會浪費,拆成零件備用或當塑料賣掉。
暗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舊皮鞋翻新的程序并不簡單。兩個小工正給一大堆舊皮鞋“美容”!拔覀兪钦(guī)廠家,做好一雙皮鞋需要2、3天,不像一些小攤攤,半天就搞定。我們的工作流程是,首先給皮鞋‘洗臉’,將皮鞋上的污垢去掉;然后是‘動手術’,仔細填補皮鞋的破損和磨損痕跡,盡量做到‘天衣無縫’;接下來便是給皮鞋‘定型’。”記者在這里看到,皮鞋完成修補后,小工熟練地把3塊木楦子塞進鞋里,小工說,這道工序最長,一般要2、3天。待皮鞋完全定型后,最后一道工序給皮鞋“穿衣”,噴上亮光漆,配上各種名牌鞋的標示,再將整修一新的皮鞋放進包裝盒,堂而皇之地流向市場。
記者佯裝買主進入到庫房看貨,里面的鞋子堆了半間屋,全是按不同牌子分類堆放。站在一旁的老板指著寫有“奧康”字樣的鞋盒說:“妹兒,你先看一下貨的質量再說!贝蜷_一看,著實讓記者嚇了一跳,怎么也沒有想到,這雙光鮮透亮的鞋子簡直就像是商場賣的新皮鞋,根本看不出是用舊鞋翻新的。
見記者吃驚,這老板得意地說:“這根本上不了檔次,等一下我?guī)憧锤邫n的!薄耙嗌馘X才發(fā)貨?”對記者的問話,該老板指著堆在左邊的鞋,伸出5個手指,指著堆在右邊的鞋,伸出2個手指。記者以為5個手指代表50元每雙,忙說太貴了,要他少點。沒想到他還很生氣:“妹兒,這么好的鞋5元錢還嫌貴?那邊“登喜路”牌子的,20元還可以講點價下來!
借講價之機,記者瞟了一眼四周,靠門的右邊墻角處,堆有上百雙舊鞋及一些散鞋盒。窗前的柜子里,堆放著各種顏色的油漆和工具。這里的鞋子絕大部分都有與鞋子商標匹配的包裝盒,原來這些包裝盒也是經過翻新的。作坊老板稱:“這是原裝盒子,在收購這些鞋子時連包裝一起買回來的,反正廠家拿舊盒子也沒用了。這樣,翻新以后拿出去好賣!睆倪@些鞋子的商標看,許多是名牌,生產廠家多數(shù)源自浙江、上海,有的包裝盒上甚至打著“國家免檢”字樣,以麻痹消費者。走進隔壁房間,更讓記者吃驚,原來里面堆的鞋比前屋里的多得多,檔次也高得多。不僅有“花花公子”,還有“圣大保羅”和“華倫天奴”等皮鞋。老板稱,這些皮鞋是“名牌”,每雙30元一分錢也不少。
老板見記者還是很不滿意的樣子,趕忙向記者吹噓這些鞋的銷量如何好。老板告訴記者,他這個加工廠已經開了很多年。自開廠以來,生意好得很,而且有時候工人要忙碌到凌晨2點過。來此購貨的老板有的開著大貨車來,還有的開著火三輪、摩托車及面包車。大貨車往往都是拉到外地去的,火三輪、摩托及面包等車,一般都是拉到成都市區(qū)及附近郊區(qū)去賣,還有拉到成都市五塊石批發(fā)市場。記者看到庫房內還擺著已經打包準備托運的翻新鞋。包的外面寫的收貨地點有自貢、宜賓、內江、南部等地,有的只寫了收貨人和聯(lián)系電話,有的甚至寫著某商場。
“問題鞋子”穿不得
記者忙活了兩天終于弄清了這些“問題鞋”的來龍去脈,真的是感到觸目驚心。當消費者面對著商家夸大其辭地胡亂吹噓時又該如何來慧眼識真呢?為此,記者采訪了四川大學皮革系研究室主任徐波。
“所謂的‘二層皮’其實是商家給消費在玩概念!毙觳ń忉屨f,頭層皮是指帶有粒面的牛、羊、豬皮等,皮面有自然的疤痕和血筋痕等,進口頭層皮還有牛只的編號烙印。全粒面皮可以從毛孔粗細和疏密度來區(qū)分屬于何種動物皮革。由于其特殊的膠原纖維組織結構,可加工成非常柔軟的服裝革或皮鞋,價值很高。頭層皮是由各種動物的原皮直接加工而成,或對較厚皮層的牛、豬、馬等動物皮脫毛后橫切成上下兩層,纖維組織嚴密的上層部分則加工成各種頭層皮。二層皮是纖維組織較疏松的二層部分,經化學材料噴涂或覆上PVC、PU薄膜加工而成。因此,二層皮則只有疏松的纖維組織層,只有在噴涂化工原料或拋光后才能用來制作皮具制品,它保持著一定的自然彈性和工藝可塑性的特點,但強度較差,其厚度要求同頭層皮一樣。二層皮并非全真皮。
“‘翻新鞋’不但存在著質量問題,而且還隱藏著著太多安全隱患!毙觳ń忉尩,鞋子的部件涉及到勾心、鞋底、鞋跟等諸多部件,而正規(guī)廠家所生產的鞋子都是根據人體力學來設計的,“翻新鞋”多半都會“走樣”,穿在腳上無疑是對身體的傷害。再則,這些舊鞋在翻新時未經過嚴格的消毒,還存在著疾病隱患。所以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小心識別,謹防上當受騙。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fā)現(xiàn)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lián)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yè)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 上一篇:臺灣消費者買大陸鞋要多花錢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推薦新聞
【趣聞】原來高跟鞋最開始是為男士發(fā)明的
【-品牌動態(tài)】高跟鞋自16世紀面世以來,一直流行了400年。但高跟鞋并非一下子就在平地上冒起3寸高,它的高度是16世紀時開始,...
[詳細]熱門鞋業(yè)專區(qū)
品牌要聞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
品牌推薦
熱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