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云集深圳 機構許諾分紅趁機挖人
這是中國證券行業(yè)分析師有史以來最揚眉吐氣的兩天。
11月17日、18日兩天,深圳華夏藝術中心,32個行業(yè)最優(yōu)秀的分析師云集一堂,他們代表了2007年度中國資本市場研究力量的最強陣容。在這兩天里,他們指點股市,激揚文字,“把脈2008”的A股和港股。
3000元一張的天價門票絲毫沒有擋住聽眾的腳步,在人群中你不時可以發(fā)現(xiàn)基金經(jīng)理、私募等機構投資者的身影,而高水平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也彰顯出對話雙方的層次。
證券分析師與掌握資本的人的互動已成為這個市場的主旋律。
名利場
11月16日晚的深圳華僑城洲際大酒店儼然成為了一個名利場。
當晚,一年一度的“新財富最佳分析師”頒獎典禮在此舉辦,酒店里高朋滿座。前證監(jiān)會主席劉鴻儒認為,中國資本市場正在從不成熟邁向成熟市場的新階段,這一切為分析師發(fā)展提供了更大更好的舞臺。深交所總經(jīng)理張育軍指出,市場越是發(fā)展,越要倡導理性投資、價值投資理念,分析師的作用越應當凸顯。上證所總經(jīng)理朱從玖則表示,優(yōu)秀證券分析師的研究分析結果是投資者理性投資的必要條件,也使證券市場能夠更好地甄別和篩選上市公司。
除了這些領導所稱贊的好名聲之外,更多的分析師在臺上表達了對最佳分析師評選給自己收入帶來不斷提高的感謝。
與此同時,更多的名利爭奪在或明或暗地進行,待價而沽者與拋橄欖枝者在現(xiàn)場相互尋找著對方。
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李迅雷公開指出,分析師的收入依然是價值洼地,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安信證券掌門人牛冠興則明示,他已經(jīng)記住這些最佳分析師了,該公司最近一直在從各家券商招攬人才。深圳一家券商的人力資源主管甚至要求《華夏時報》記者幫他記錄剛剛獲獎的分析師名單。
各種各樣的誘惑條件在現(xiàn)場就開始流傳,有上市券商提出用股權激勵的,有未上市的券商準備把香港分公司拿出來做“曲線股權激勵”的,還有直接提出150萬保底年薪的,甚至有券商提出年底分紅不是根據(jù)過去一年的貢獻大小,而是根據(jù)未來一年可能帶來的收益而定,股市中動態(tài)市盈率的概念居然被引進了分析師的年底分紅。
除最佳分析師之外,普通分析師的收入也有了大幅提高,他們的平均年收入也達到了20萬到30萬之間,遠遠超出以往的水平,同時也高于券商內(nèi)部其他部門的平均收入。
影響力
分析師的薪酬和地位何以不斷攀升呢?
這來自于他們不斷增加的影響力及由此帶來的基金分倉收入增加。
以最佳分析師評選為例,首屆評選向77位公募基金經(jīng)理發(fā)放了選票,他們管理資金份額682億元;到了本屆評選,包括QFII和私募在內(nèi),共有532名機構投資者投票,他們管理的資金份額已超過3萬億元。
機構作為分析師最重要的客戶群體,其投資受分析師的話語影響至深。基金經(jīng)理們表示:“我們對上市公司的了解,主要是通過研讀分析師的報告來完成的!
一個典型的案例當屬2003年“五朵金花”的成功挖掘。
2002年起,基金開始倡導“價值投資”理念,這與券商研究機構注重行業(yè)、公司研究的導向不謀而合。在雙方的合力下,行業(yè)景氣度大幅回升的汽車、鋼鐵、石化、電力和銀行等五大板塊的藍籌股作為價值投資對象被挖掘出來,并為基金重倉持有。2003年一年內(nèi),“五朵金花”的最高漲幅超過100%,基金也取得了誕生5年后最輝煌的成績。其中封閉式基金加權平均凈值增長率為20.05%,開放式基金則為18.04%,遠勝于同期大盤10%的漲幅。
“五朵金花”的盛開,大大推動了分析師地位的提升。一方面,作為有強大實力的買方機構,基金能夠向為自己創(chuàng)造價值的分析師研究產(chǎn)品支付更有競爭力的價格;另一方面,分析師的研究報告對主流資金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上市公司股價與研究報告之間的相關性明顯增加。統(tǒng)計顯示,2004年9月至2006年4月,35家券商提供報告的上市公司中,擁有200份以上報告的公司同期平均漲幅為58%,只有不到5份報告的公司平均跌幅為18%。熊市中尚且如此,牛市里他們的影響就更大了,2006年度最佳分析師去年在論壇上推薦的股票當中,漲幅最大的超過10倍,漲幅最小的也有2倍。
當前,重視公司基本面的價值投資理念更為深入人心,多數(shù)機構選股時緊盯具有增長價值的行業(yè)和龍頭公司。隨著上市公司的逐步分化,受到機構投資者集中關注的公司僅占上市公司總數(shù)的20%左右。而這20%的公司,就多在分析師的報告推薦之列?梢姡鲜泄驹蕉,分析師的推薦就越有必要,話語越顯分量。
機構投資者隊伍的壯大,不僅彰顯了分析師研究報告日益顯著的影響力,也提升了分析師與研究部門在券商內(nèi)部的地位。過去是券商成本部門的研究所,正是因為有了對外服務,才獲取了基金交易傭金分倉這一收入來源,物化了無形的研究服務。其基本收入模式是券商研究機構向基金公司提供研究服務,但并不收取相應的費用,而是通過基金公司租用該券商的交易席位產(chǎn)生的傭金收入在券商收入中體現(xiàn)。
目前基金選擇交易券商時,明顯偏向選擇研究實力較強的大券商或具有鮮明研究特色的中小券商,券商的研究服務水平成為核心競爭因素。李迅雷的底氣來自其研究所的基金分倉收入已從當初的一年400萬發(fā)展到如今的一年4個億,聯(lián)合證券研究所所長吳壽康也表示,他們的分倉收入也從當初的幾十萬發(fā)展到如今的將近2個億。
大趨勢
分析師薪酬與地位的提升甚至改變了他們的流動方向。
2003-2005年,共有48位出現(xiàn)在“最佳分析師榜單”中的分析師離開了證券分析行業(yè)。其中有70%轉做投資,其中八成以上進入了基金管理公司做研究員或基金經(jīng)理,其余的人轉到了券商的資產(chǎn)管理部等其他業(yè)務部門;另外30%轉做基金銷售服務、進入上市公司做管理人員、從事管理咨詢服務等等。2006年度最佳分析師今年以來的流動情況顯示,共18人工作已發(fā)生變動,其中,除2人是在公司內(nèi)部調(diào)動外,其余16人中,有12人轉投其他券商研究機構,占75%;另有3人進入基金管理公司;1人進入QFII。
顯然,研究機構間的流動已大幅超過了以往賣方向買方的流動,研究機構間人才爭奪加劇。
“基金經(jīng)理很多人也拿不到150萬的,壓力還大,還不如好好做分析師呢!鄙虾R晃换鸾(jīng)理告訴記者。
“在美國,大牌分析師的身價也是超過不少基金經(jīng)理的,在中國,一切才剛剛開始!眳菈劭当硎。
在最佳分析師頒獎典禮現(xiàn)場,一位剛剛入行不久的分析師緊盯著臺上,眼神中充滿了希望。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