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金額再次高企,耐克將面臨什么?
【-品牌動態(tài)】耐克最近有點讓人看不懂:一邊宣布要向三、四線城市進軍,一邊關了上海的旗艦店。
雖然如此,但毫無疑問的是,大中華區(qū)正在成為耐克的重要市場,2011財年第二季度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1月30日,耐克大中國區(qū)收入為4.82億美元,同比增長20%。從盈利情況看,耐克大中國區(qū)稅前利潤為1.74億美元,同比增長39%,是耐克全球六大市場中同比增幅最高的,北美市場以同比24%的增幅位列第二。
對于這個發(fā)展中的重要市場,耐克表現出它前所未有的重視:在進入中國市場三十余年之后,終于計劃在中國建立一個5萬多平方米的耐克大中華區(qū)總部。
這似乎預示著一個巨大的變化:一方面,耐克憑借代工廠和代理商模式在中國東征西戰(zhàn),已經完成一個階段性的任務,即將開啟的是耐克必須親自上陣的戰(zhàn)役。另一方面,中國市場已然在醞釀中完成了轉變—代工成本上漲,租金、人力等成本上漲,一線市場開拓進入瓶頸,三、四線市場潛力有待挖掘。
一直以來,耐克憑借為人稱道的“虛擬經營”輕公司模式,側重于品牌和設計,展開迷人的“微笑曲線”,極力開展情感營銷,一路順風順水,但是現在,至少在中國,情況已經變了。
“微笑曲線”
耐克的隱憂并非突如其來,而是潛伏已久。
先來看一則家喻戶曉的耐克神話:在美國俄勒岡州比弗頓市,四層樓高的耐克總部里看不見一雙鞋,員工們只忙著做兩件事,一件事是建立全球營銷網絡,另一件事是管理它遍布全球的公司。不必自己生產,耐克締造了一個遍及全球的商業(yè)帝國。一雙耐克鞋,生產者只能獲得幾美分的收益,而憑借其在全球的銷售,耐克卻能獲得幾十甚至上百美元的利潤。
這就是耐克著名的虛擬經營模式:所有產品都不由自己生產制造,而是外包給其他生產廠家加工。耐克將自己的所有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集中起來,投入到產品設計和市場營銷中,強化自己的產品設計和市場營銷能力。
耐克將設計圖紙交給生產廠家,讓它們嚴格按照圖紙式樣生產,爾后由耐克檢驗產品并貼牌,將產品通過自己的行銷網絡銷售出去。耐克的這一戰(zhàn)略,節(jié)約了大量的生產投資以及設備購置費用,將產品的生產外包給東南亞等地的企業(yè),利用當地廉價的勞動力和原料,極大地節(jié)約了人工和原料成本。
與之相對應的是耐克在品牌宣傳上不遺余力甚至是瘋狂的投入:僅2011財年,耐克用在廣告和促銷上的費用為24.48億美元,占耐克收入的比例為11.73%。
耐克前任市場營銷主管斯科特·貝德伯里曾經回憶1987年他向耐克創(chuàng)始人奈特介紹廣告預算時的情形,當時貝德伯里要求把廣告預算從800萬美元增加到3400萬美元,為了讓這個預算獲得通過,他做好了一切準備。然而,奈特卻提出了一個貝德伯里從未考慮過的問題:“我們怎么知道你提出的預算足夠用呢?”結果,耐克當年的廣告開支破天荒地達到了4800萬美元。從此,這家在體育營銷方面充滿創(chuàng)新精神的公司一直保持了在品牌營銷方面一擲千金的風格。
在產品設計和品牌傳播方面,耐克做到了極致,這一點從其龐大而昂貴的代言人隊伍可窺一斑,至于生產和銷售,那是代工廠和代理商的事情,但是問題可能恰恰出現在這些環(huán)節(jié)。
大代工
代工廠存在的價值就在于其超低的成本:低廉的勞動力,當地采購的廉價原料,低租金等。而現在,這些所謂的“優(yōu)勢”正在發(fā)生顯而易見的變化。
一方面,中國以棉花(21190,75.00,0.36%)為主的原料價格,包括廠房租金、石油、橡膠(27320,225.00,0.83%)等持續(xù)飆升;另一方面,是代工廠工人反抗過度加班和超低薪酬的事屢屢發(fā)生。在2010年以前,中國還是耐克的最大代工國,而現在,耐克代工廠已經向越南等成本更低的國家和地區(qū)轉移。
耐克歷年年報顯示,2001年,中國生產了其40%的鞋,排名世界第一,越南只占13%;到了2005年,中國的份額降至36%,越南升到26%,排在第二位;2009年,中國、越南分別以36%的份額并列第一;2010年,越南的份額升至37%,超過中國的34%。
耐克在中國的代工廠,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山東青島、江蘇太倉、江西南昌和臺灣等地,其中大部分屬于耐克的大代工商寶成所有。寶成由蔡其瑞于1969年在臺灣創(chuàng)立,不僅代工耐克,還代工阿迪達斯、銳步等國際運動品牌,是耐克和阿迪達斯的最大代工廠。
對于代工廠,尤其是像寶成這樣的大代工廠來說,一般會面臨兩大問題:
一是成本敏感度非常高,因為供貨量大,單位成本一點點微小的變化都會對最終利潤影響巨大,因此,代工廠一般具有從成本高的地方向成本低的地方遷徙的特性,在代工廠發(fā)展的歷史上,其從未停止過區(qū)位轉移,從北美到南美、日本、韓國、臺灣,一直到現在的內地東南沿海(即將成為過去),然后是越南和印尼(代工廠的下一站)。據耐克網站介紹,運動鞋對勞動力成本尤其敏感,企業(yè)必須把勞動力成本控制在24%以內,才有競爭力。
二是對于生產時間的要求頗為苛刻,尤其是運動鞋代工,因為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鞋型的生命周期逐漸縮短,產品的銷售期隨之縮短,這對代工廠的反應速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以往的5~6個月交貨,一直到現在的3個月左右便要交貨。這就意味著代工廠必須縮短生產流程,提高反應速度。
在中國,成本的不斷上漲逼迫耐克代工廠向越南等地轉移,同時,因為代工廠利潤空間縮小,一些代工廠開始少接訂單,直接導致耐克某些鞋型缺貨(眾所周知的是,耐克常年存在缺貨問題)。而另外一些代工廠則要求品牌商漲價,以應對成本上升。
對于耐克這樣強勢的品牌來說,這種要挾似乎不足為懼:你不做,自然有人做。但是面對掌握著耐克絕大部分訂單的超級大代工商,耐克談判的資本顯然不足。
2011年年初,耐克表示要提高大部分產品的價格。耐克發(fā)布的2011年第三財季業(yè)績報告稱,該季度營業(yè)收入增長5.2%,但由于石油、棉花、人工成本和運費上漲,耐克的毛利率不高。耐克高管稱,為了緩解不斷上漲的成本壓力,只有提價。
從某種程度上說,由于手中沒有掌控生產環(huán)節(jié),耐克間接地被大代工模式“挾持”。除了不得已的漲價外,缺貨問題也一直困擾著耐克。在東莞流行著這么一句話:“東莞塞車,全球缺貨。”
除此以外,對于成本環(huán)節(jié)的失控,使耐克利潤走低。耐克日前公布的2012財年第一季度(2011年6月至8月)業(yè)績,大中國區(qū)收入同比增加15%,稅前利潤同比增加4%,其中稅前利潤增幅創(chuàng)下耐克大中國區(qū)最近5個季度以來的新低。另外,耐克2012財年第一季度整體存貨金額達到31.07億美元,全球存貨金額同比增加41%。這個存貨金額與2006財年以來的耐克歷年存貨金額相比,處于最高水平。
從存貨金額看,耐克如今似乎又面臨著2008~2009年存貨金額大增的問題,耐克為它的漲價付出了相應的代價:以中國市場為例,由于耐克上調了產品價格(大約8%的漲幅),促使存貨大量增加。
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上游成本的增加如同開啟了一個魔咒,鏈條反應正在繼續(xù),鏡子轉過了另一面,市場形勢讓耐克難以樂觀。
大代理
如果不算網上渠道,耐克主要通過兩種渠道銷售其產品—直銷和分銷(或授權)。目前,耐克在全球擁有756家直營零售店(近一半分布在美國),其中耐克品牌店為487家,較2010年增加42家。耐克收購的子品牌Cole Haan、匡威、Hurley以及Umbro則通過各自的專賣店銷售,目前Cole Hann的專賣店為190家,匡威為51家,Hurley為21家。
與少得可憐的直營店相比,耐克的分銷渠道異常壯觀:僅在中國市場,截至2011年底,耐克擁有7500家門店(包括直營店)—其中大部分為百麗、寶勝這樣的大代理商所有。耐克在170個國家設立了17個分銷中心,其中有3個在美國本土。
耐克初進中國市場時,為了盡快搶奪市場,實行多級代理制度,一級經銷商下面設區(qū)域經銷商。目前,除了百麗、寶勝兩家全國性經銷商外,沈陽騰達日語、上海瑞麗運動、廣州滔博體育和成都勁浪體育等都在各自的區(qū)域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效應。
這種渠道模式有利于迅速拓展市場,但是不利于控制,很容易造成過度競爭,對品牌造成傷害。因此,耐克在2009年庫存危機時期,開始“抓大放小”,將渠道逐漸集中在大代理商手中,一部分小代理商因資金實力弱而自行倒閉或被收購。
這在耐克的渠道體系中,形成了大代理模式。
以耐克在中國市場最大的經銷商百麗為例,2011年上半年,百麗新開門店349家,其中大多是銷售耐克和阿迪達斯產品的店鋪。
但問題在于,百麗不僅僅是耐克的代理商,也不僅僅是代理商。百麗旗下的鞋類品牌包括Belle(百麗)、Teenmix(天美意)、Tata(他她)、Staccato(思加圖)、FATO(伐拓)、Senda(森達)、好人緣、BASTO(百思圖)、MILLIE’S(妙麗)、Jipijapa、Joy&Peace(真美詩)等,涵蓋不同的消費等級。此外,百麗的體育事業(yè)部,還是國際運動品牌耐克、阿迪達斯在中國最大的經銷商之一,并擁有Reebok、Puma、Mizuno、LiNing、Kappa、Converse、Levi’s等運動品牌的代理權。
對于手中握有諸多資源的百麗來說,選擇并不那么困難,誰的表現好自然會獲得更多的資源,誰的表現差就會被KILL掉。還是以2009年的庫存危機為例,百麗的業(yè)績公告顯示,2009年上半年,百麗代理的耐克和阿迪達斯收入為33.2億元,與2008年同期相比,僅增長2.5%,因此,2008年還迅速擴張的百麗在2009年上半年就關閉了346家運動服飾店鋪,其中304家為二線品牌店鋪。而當時還是耐克代理商的達芙妮則選擇在2009年關閉了所有的耐克店鋪。
利益博弈
如今,庫存金額再次高企,耐克將面臨什么?
前有狼,后有虎。
在體育用品市場,消費類需求被分成三個層級:一線城市已經成為成熟市場,二、三線市場正在從基礎市場往大眾市場過渡,四線、五線以及六線市場基本上還處于消費進入狀態(tài)。因此,2011年年初,耐克和阿迪達斯同時做出了進入低線城市的決定。
然而,低線城市的渠道并非那么簡單。
麥肯錫按照城市群(ClusterMap)的方法,將中國城市分為22個城市群,每個城市群圍繞1到2個中心城市發(fā)展,所有的衛(wèi)星城距離中心城市不超過300公里,并且每個城市群的GDP都超過中國城市總GDP的1%。
這種劃分方法展現了不同城市—即使相隔數百公里的消費者的購買習慣仍有巨大差別,比如廣州和深圳,駕車距離僅為3小時,但在人口構成、語言和消費者偏好等方面有著天壤之別。深圳居民中4/5為外來務工人員,年齡多在35歲以下,說普通話或自己的方言,喜歡酒吧。而廣州外來人口只占1/4,人口年齡偏大,主要說廣東話,習慣去餐館喝茶。兩者的差異不亞于法國與德國的差異。
正是由于不同級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城市差異較大,想在低線城市復制一線城市成功的“標準型”業(yè)態(tài)幾乎是“Mission: Impossible”。
調查數據顯示:在一、二線城市運作多年的門店類型,往往較難在三、四線城市生根開花,平均績效一般僅為一線城市的50%~80%,有的甚至經過多年調整仍不能盈利。
如果要進入低線城市,耐克需要的是更加熟悉當地打法的經銷商。然而,那些代理安踏、李寧等品牌的經銷商,其利潤率一般比代理耐克要高出約5個百分點。對于多數中小規(guī)模的經銷商而言,同樣的投入,他們寧愿代理利潤率更高的國產品牌。
也許即將進入低線城市對于耐克來說是個好消息。但是再次出現的庫存問題仍然令耐克如鯁在喉,百麗不是救世主,它不會一直無條件地支持耐克。
一邊是被各種成本擠壓的直營店,一邊是盯著利潤籌碼的代理商。耐克的隱憂,也許有一天會成為現實。
在商業(yè)世界,一切都是利益問題,一切都是資源博弈。品牌強勢,就會最大限度地壓低代工成本,向渠道野蠻壓貨;而代工和渠道強勢,就會不聽指揮,追求利潤最大化,不顧及品牌形象。大多數情況下,強強聯合并非總是蜜月,而是博弈的結果。
也許有一條消息可以證明耐克的品牌實力,讓其奮力一搏:2011年12月底,喬丹第11代復刻版上市(復刻意為經典產品再次上市銷售),由于是限量銷售,上海南京路上的耐克旗艦店每天上午10點開門,但是黃牛和耐克的死忠粉絲一大就在門店前排起長隊。這種黑白色調的籃球鞋,耐克的定價為每雙人民幣1200元左右,而黃牛倒手后售價高達2000~3000元。在美國,為了買到這種鞋,一些耐克門店甚至爆發(fā)騷亂,警察只得動用辣椒噴霧劑才能維持秩序。
對,就是這家門前曾排起長隊的南京路耐克旗艦店,2月13日,竟然傳出即將關門的消息,這意味著耐克在上海僅剩下一家直營店—世貿百聯耐克專賣店。(-最權威最專業(yè)的鞋業(yè)資訊中心)
潮童活力健康舒適與活力氣魄不謀而合時尚的配色,充滿探索樂趣一年一度令人期(開)待(心)的國慶節(jié)來啦假期除了要做旅游路線的準備...
[詳細]- 百麗時尚以創(chuàng)意驅動品牌成長,持續(xù)滿足消費者多元化時尚需求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