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超市鞋”在國內實行高額售價
【中國鞋網-滾動快訊】同一品牌在不同城市可能款式不同,甚至價格有差別。
明明在國外是普通的消費品,進入國內市場抬高價格,搖身一變之后成了“小資”和“時尚”的代言詞。近日有網友感嘆:一個在美國每杯僅售3美元的普通飲料店,在中國竟成了“有檔次”的去處。
很多消費者不禁提出疑問,為什么大量國外品牌商品一入中國就“身價”倍漲?專家分析指出,除了關稅、貿易、運輸等方面的原因,很多消費者那種“非貴價貨不買”的心態(tài)也助推了國外“超市貨”在國內大行其道。
現象一:一雙鞋國內外差上千元
王先生是ecco的忠實粉絲,“但是我很少會在國內買ecco的鞋子,因為從國外代購加上運費都只有國內專柜價格的三分之一。”王先生向記者展示了他找人從英國購買的一款商務皮鞋,加上運費后的價格為750元人民幣,“而我在百貨專柜看了同款的價格是2399元。”
分析:“非貴不買”推高價格
事實上,資料顯示,存在價差的商品并不限于品牌鞋類。一項商務部門的調查顯示,手表、箱包、服裝、酒、電子產品這五類產品的20種品牌高檔消費品,國內外的差價明顯。
然而一些品牌為留住國內市場紛紛提高海外產品的市場價格,同時降低內地價格以縮小兩地價差,以倩碧黃油為例,其在香港地區(qū)每瓶提價20港元,售價360港元(即288元),同時在內地降價20%售價340元。
業(yè)內人士指出,除了稅費,這也跟國內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有關,“很多人會直接根據價格來判定品牌的好壞,所以很多品牌商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心理大打價格牌。”更有品牌內部人士表示,“有些消費者有不貴不買的心態(tài),因此商品定價很貴卻仍能賣得動。”
現象二:同一貨品兩地差百元
同樣遭遇價差的還有梁小姐,“我上個月在廣州摩登百貨買了雙CAT的登山鞋,打完九折1190元。”當她上周末到上海出差,卻發(fā)現置地廣場CAT同款登山鞋標價為898元,而且商場正在搞活動,折算下來不到500元。
陳小姐在香港看中了一款ZARA的風衣,但在廣州的ZARA店找不到她想要的款式。
分析:商場“潛規(guī)則”暗漲價
資深業(yè)內人士表示,同一品牌在國內專柜的標價是統(tǒng)一的,但不排除一些商場的“進場費”較高。據介紹,商品進入商場超市,有進場費、上架費、廣告費、促銷費、年節(jié)費等。“商場要抽20%~30%的點,分銷商每一級都有利潤,價格也水漲船高。”
不僅如此,相同品牌在不同城市甚至同一城市的不同分店也會出現不同款式。知情人士表示,以ZARA為例,各店店長會根據所在城市及其面對消費者群體的特色,選擇適合自己店面的款式。
獨立評論人馬崗表示,“由于百貨和專賣店的優(yōu)惠力度不一樣,價格會出現差異。
以ZARA為例,其貨物統(tǒng)一由西班牙的物流配送中心進行全球配送,可能由于運費成本增加而導致國內外出現價差。”
現象三:快時尚品牌只重快不重質
李小姐在廣州中華廣場的H&M店購買了一件真絲襯衣,回家后發(fā)現衣服內襯上有不少線頭。正在法國留學的小秦表示,“在國內很愛逛這些店,因為ZARA、H&M的貨品更新速度很快。”“但到了法國才發(fā)現這些牌子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高端品牌。”
分析:快速出新忽略質量
據業(yè)內人士透露,從去年開始,這些快時尚品牌成為國內各地工商、質檢部門不合格產品名單中的“?”,在色牢度、PH值、纖維含量等方面問題層出不窮。
從事紡織檢測的一位專業(yè)人士透露,一般來講,服裝檢測一次需要3~5天,如果服裝不合格,重檢需要7~10天,而對于快時尚企業(yè)來講,耽誤一天就可能導致產品無法上架。
“快時尚品牌往往只注重款式和時尚度,衣服質量往往也是他們所忽視的。”獨立評論人馬崗表示。
快時尚服裝生產該如何破解質量難題?服裝行業(yè)業(yè)內人士表示,快時尚是一柄“雙刃劍”,還需要品牌們在快速反應機制與質量把控之間尋找到最健康的一個平衡點。(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yè)的鞋業(yè)資訊中心)
【-品牌動態(tài)】高跟鞋自16世紀面世以來,一直流行了400年。但高跟鞋并非一下子就在平地上冒起3寸高,它的高度是16世紀時開始,...
[詳細]-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