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童鞋網(wǎng) | 中國女鞋網(wǎng) | 中國戶外鞋網(wǎng) | 中國休閑鞋網(wǎng) | 中國運動鞋網(wǎng) | 中國男鞋網(wǎng) | 中國特色鞋網(wǎng) | 中國皮革網(wǎng) | 中國鞋材網(wǎng) | 中國鞋機網(wǎng)
熱風品牌加盟
當前位置:首頁經(jīng)銷商欄目經(jīng)典案例京東商城:拿什么吸引賣家?

京東商城:拿什么吸引賣家?

http://wvsf.cn 中國鞋網(wǎng) 更新日期:2013-08-29 14:52:16 瀏覽:3109 【大字體  中字體  小字體】 【打印

  【中國鞋網(wǎng)-經(jīng)典案例】開放平臺運營三年,京東吸引到了3萬賣家,去年交易額做到了120億,客觀說,還是頗有成績的。按照我最初想當然的想法,開放平臺的賣家,物流速度不可能像京東自營商品那么快,那么消費者為啥還要選京東呢?現(xiàn)在看來,京東還是成功地給開放平臺導入一些流量。

  如今棋到中局,京東做大開放平臺的決心也愈發(fā)堅定,今年更是有事沒事,就抨擊一下淘寶壟斷一類的,鼓動賣家們“出淘”。從時機上看,京東的開放平臺確實是很有機會的,畢竟淘寶現(xiàn)在流量紅利的階段已經(jīng)過去了,賣家的引流成本過高,錢越來越難賺,而且,正如劉強東所言,打破壟斷是不少人的期望。但這中間,我覺得有一個問題似乎被很多人忽視了:大賣家不愿意過度依賴淘寶,有“出淘”的欲望,可是,小賣家也是如此么?

  京東是第三選擇?

  前一段走訪了一個山東的村鎮(zhèn),這地方有門手工藝,叫草編,可以編成小物件、比如扇子盒子啥的,也可以往大了編,像桌子椅子茶幾。十年前是外貿(mào)為主,2008、09年開始,村民開始在淘寶上開店,賣自家編的東西,結果賺到了錢,F(xiàn)在這個村里年銷售額超過200萬的大概有20幾家。

  這些賣家,你要說有多厲害,談不上,有些店主甚至對于轉(zhuǎn)化率這樣的電商基礎性名詞都說不上幾個。對于淘寶,他們同樣有抱怨,類似直通車太燒錢,競爭比以前激烈,錢難賺了一類的,他們也一樣頭疼。但是,這就能讓他們離開淘寶投奔京東了么?我調(diào)查的結果,20家中只有1家表示未來可能會去京東開店。

  我發(fā)現(xiàn),小賣家的生存邏輯和大賣家有很大差異,他們當然也想賺得更多,但他們不會給自己設定多長時間內(nèi)規(guī)模擴充到多大這樣的目標,他們的目標只是養(yǎng)家糊口。有個89年出生的小姑娘,2011年開始開淘寶店,在村里算晚的,利潤率是多少,她也說不清,反正就是開了兩年店,賺了些錢,買了輛19萬的車。

  譚小芳認為由于今年競爭比去年激烈,所以雖然銷售額有上升,但她估摸利潤恐怕多不了多少,但即使這樣,10多萬一年的純收入她一家三口在小農(nóng)村過過日子,還是ok的了。按她的說法,自己剛畢業(yè)在濟南做中移動10086的接線員,加上飯補,最多也就是2000出頭的薪水,真心日子難過,現(xiàn)在總比那會兒強點。

  像這樣的賣家,絕對不會用一些過于激進的策略去運營店鋪,只會量力而為。運營一家淘寶店已經(jīng)夠忙的了,要讓他們在京東上面再開一家店,他們吃不消。而且,京東甚至都不是第二號選擇,基本上,這些小賣家的運營思路是,先把淘寶店做好,如果做得好了,再進天貓,因為現(xiàn)在天貓得到的扶持比較多,同樣的商品,價格也能賣得比淘寶上好,如果天貓店也開得好了,那么再考慮京東這樣的其他平臺。

  小賣家的力量很大

  有人可能會有質(zhì)疑,為什么京東一定要吸引小賣家?不來就不來咯。我倒也不是說京東吸引不到小賣家開放平臺就做不下去,只是我覺得,倘若如此,京東開放平臺的價值很難和阿里站在同一個水平上。開放平臺賺錢的方式淘寶已經(jīng)做出了充分的詮釋,就是靠賣“水電煤”。在這個過程中,小賣家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基石,如果沒有數(shù)量龐大的中小賣家作為基礎,直通車這樣的廣告價格是不會水漲船高的。

  而且,越是小賣家,自身的運營實力越弱,對于平臺的依賴有時候會更強,自己IT不行,所以需要數(shù)據(jù)魔方這樣的平臺軟件來看一看運營數(shù)據(jù),會期望阿里推出單店CRM系統(tǒng)來做客戶管理,小賣家不能在銀行融到錢,所以才會從阿里金融去借個幾萬塊錢來周轉(zhuǎn),老實講,雖然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現(xiàn)在熱到爆,但大賣家對此的需求還是很有限的,銀行也不是吃干飯的啊,一筆幾萬的貸款他們不屑做,或者說做不了,但一筆貸款上百萬的大賣家他們還是要服務的。

  譚小芳認為不僅僅是為平臺創(chuàng)收,小賣家很多時候展現(xiàn)出的力量其實是超出你我想象的,到底是自家的生意,不比打工,干起來要上心得多。就前面說的這個村,大家為了解決物流問題,有幾個賣家逐漸兼職做起了物流,每天下午五六點,開著車把村里各家要發(fā)的貨收集起來,一起運到上一級的物流站點,如果等著人家上門收貨,那物流速度就要慢上一天。這種賣家聯(lián)合,共同分擔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方式,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種自建物流?

  其實,阿里的幸運在于,賣家的積極性被平臺充分調(diào)動了,用戶體驗的完善,是賣家在出大力,而京東的苦就苦在,用戶體驗的提升,都得靠自己的努力。劉強東在美國閉關數(shù)月,想來也是想明白了這個道理,這才說出開放平臺亡,京東就亡的話,準備朝著阿里的模式大踏步邁進。

  阿里巴巴B2B的人對于B2B業(yè)務發(fā)展不如淘系業(yè)務快,有過這么個解釋:B2B平臺上的商家其實不小了,B2B平臺對于他們來講,只是渠道之一,而非唯一,所以他們不會全身心撲在阿里身上,不會天天想破腦袋考慮如何創(chuàng)新,如何進步,會比較被動,而不是像那些完全依賴淘寶生存的小賣家那樣,會主動推動平臺的進步。所以,如果京東無法吸引小賣家,只是大賣家的渠道之一,那么阿里B2B遇到的問題,恐怕也會是京東的問題。

  京東物流真的這么牛么

  最后,再說一下物流。

  外界常說,京東對平臺商家來說,一個區(qū)別于阿里最大的優(yōu)勢是物流,京東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開放了物流平臺,到年底就會全面開放。的確,物流是京東的一大立身之本,但是,京東物流有個軟肋,就是這個優(yōu)勢并不是全國性的。(中國鞋網(wǎng)-最權威最專業(yè)的鞋業(yè)資訊中心)

歡迎品牌、企業(yè)及個人投稿,投稿請Email至:Mail@chinashoes.net
我要評論
查看評論(0)
  • 用戶:
  • 密碼:
  • 匿名
  • 可用表情:
  • 字數(shù):/
  • 驗證碼:看不清?請點擊換張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