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躍鞋搭上法式復(fù)古潮 讓中國流行世界
【中國鞋網(wǎng)】對于很多70后、80后的男孩子來說,上海飛躍鞋意味著運(yùn)動、耐用和時尚。前些年,飛躍鞋被一個法國人帶到了歐洲,在“復(fù)古潮”的推動下,成了年輕人的時尚,F(xiàn)在這股潮流也來到了中國,而已在國內(nèi)沉寂很久的飛躍鞋,似乎又看到了重生的希望。
姚政36歲,穿過12年“飛躍鞋”!靶W(xué)五年級,爸爸給我買了一雙!闭f也奇怪,因為怕球技太差而不敢上場的他,忽然來了勇氣!澳菚r的飛躍、回力,相當(dāng)于后來的耐克、阿迪達(dá)斯,頂級運(yùn)動名牌。”姚政笑著告訴生活周刊記者,“穿上它,仿佛一下子擁有了力量。”
從此,姚政迷上足球。光在操場上馳騁不過癮,放學(xué)后,他們還在弄堂里潑灑剩余的激情!吧虾5呐冒。”從事廣告設(shè)計的姚政,回憶得頗有些“文藝腔”。對小孩兒來說,弄堂意味著迷宮,往往由一個球藝高超的孩子帶球,于九曲回腸間七彎八拐,身后一大幫孩子則圍追堵截。他們會誤把球重重地踢到住戶的大門,發(fā)出刺耳的聲響,隨之便傳來中年婦女高八度的咒罵——“小赤佬”之聲沖出石庫門貌似兇狠地回蕩著!捌鋵嵈笕耸菍捜莸,多為一兩句零碎責(zé)罵,追上四散奔逃的我們,輕輕地敲打脊背。”
“穿飛躍還有一個原因——時有初中小女生在觀望,并時不時喊某個隊員的名字,“這種感覺真叫人如癡如醉!
復(fù)古時尚再“飛躍”
多少年過去,姚政不穿“飛躍鞋”很久了,他真的穿起皮鞋!斑^去的日子回不來了!薄靶〕缘、雜貨店,哪來的飛躍鞋?”他問記者。
有的,遵義路585號,就夾在小吃店和雜貨店之間,如果不是瞥到櫥窗里透出的“飛躍鞋專賣店”幾個大字,連記者也會一晃而過。很難想象,“飛躍”這個響亮的名字,竟蝸居于此。雄心和現(xiàn)實不成比例,但它確實存在,胡鳳娣是這家門店的經(jīng)理。
和外人的揣測相反,胡鳳娣和她手下的2名員工,絕非無事可干。記者采訪時,電話鈴幾度響起,接完其中一個電話,胡鳳娣笑容滿面地說:“剛接了筆訂單,要280雙飛躍鞋。”雖然開心,胡鳳娣并不驚訝——昨天還有一張訂單,一口氣訂500多雙呢。
這些年,“飛躍鞋”的生意明顯好轉(zhuǎn),不僅有老顧客,還來了不少年輕人。“有個人專門開車從很遠(yuǎn)的地方來買鞋子,油錢都花掉上百元,就是圖它穿得舒服!备腿藢の兜氖牵跉W美,“飛躍鞋”更加火爆,一雙能賣到50歐元。
對于“飛躍”的重生,胡鳳娣坦率地說,一名法國人做出了很大貢獻(xiàn)。這個法國人名叫帕特里斯·巴斯蒂安(PatriceBastian),旅居上海,喜歡音樂和街頭藝術(shù),號稱“球鞋怪人”。他幼年起就喜歡收集經(jīng)典款式的球鞋,品牌囊括Vandal、耐克“喬丹”、StanSmith、Americana、彪馬“Clyde”等。令他遺憾的是,他缺少中國藏品,特別是一款歷史悠久卻又鮮為人知的款式。于是,他“盯”上了飛躍鞋。
“那還是老廠長在的時候了,那個法國人跟他談了合作的事情!焙P娣告訴記者。帕特里斯決心“飛躍”,重新設(shè)計“Feiyue”字樣商標(biāo)。最重要的是,他調(diào)整了品牌定位:瞄準(zhǔn)時尚青年和喜歡復(fù)古裝扮的人群。
通過帕特里斯的高超運(yùn)作,“飛躍”在歐洲賣得很火,身在上海的胡鳳娣都能感受到這份灼熱!敖(jīng)常有很多外國人來我們店,還帶著拍有好萊塢明星的雜志。有的是運(yùn)動時穿的,有的是買來寄給親戚朋友的,一買就幾十雙!
那些與飛躍有關(guān)的記憶
法國人雖然給“飛躍”帶來了新生,卻未必清楚這個品牌的歷史。
大博文鞋業(yè)有限公司可追溯到1931年的大孚橡膠廠,新中國成立后公私合營,成為地方國營工廠,既生產(chǎn)輪胎又生產(chǎn)解放鞋。1959年,飛躍民用解放鞋年產(chǎn)量161.1萬雙,1964年被評為全國同類產(chǎn)品第一名。
1973年,18歲的胡鳳娣進(jìn)入大孚橡膠廠技校,其間大孚橡膠廠改建成上海橡膠一廠,繼續(xù)生產(chǎn)飛躍鞋!爱(dāng)年飛躍鞋可紅了,又輕又軟,質(zhì)量還好,能穿好久。”1980年代,全國各地都向橡膠一廠下訂單,飛躍鞋可謂“熱貨”!皩W(xué)武術(shù)的、搞體育的,還有少林寺的人都穿我們的鞋子!
“飛躍鞋質(zhì)量是好,很舒服!睂Υ,姚政有著直接感受。他把飛躍鞋的鞋底稱作“搓板”,薄、輕,“就像沒穿一樣,踢起球來腳感特別好。”唯一的瑕疵是“搓板”的急停和快速啟動不如釘子鞋,抓地力也不夠好,如果場地上有小石子或凹凸不平,踢球會非;!暗毕萸∏∫彩欠N魅力!币φχ嬖V記者,穿上“搓板”,為了掌握平衡,踢球時會更注重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動作柔和、緩沖,“看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
然而,正當(dāng)姚政享受著的時候,和許多老字號一樣,“飛躍鞋”正經(jīng)歷陣痛。1992年大孚橡膠廠劃歸上海輪胎橡膠(集團(tuán))股份有限公司,后隨集團(tuán)并入上海華誼集團(tuán)。1997年,大孚橡膠廠投資成立上海大博文鞋業(yè)有限公司,上海膠鞋一廠歸入;同年,大博文鞋業(yè)轉(zhuǎn)入上海蘭生股份公司名下。工廠也從原址上海中山西路搬遷到浦東新區(qū),后搬至青浦工業(yè)園區(qū)。
不斷地歸并、搬遷,似乎把名聲和好運(yùn)也折騰光了。飛躍鞋的銷量從1990年代的年三四百萬雙,飛流直下到如今的20萬雙。而在胡鳳娣看來,最嚴(yán)重的問題是仿冒。“鋪天蓋地啊。”她感嘆,“價格又低,10塊錢就能買一雙!敝钡2005年,法國人帕特里斯尋求合作。
中國制造的品牌重生
對這個法國人,“飛躍”的老員工懷著復(fù)雜的感情。一方面感激他盤活了飛躍鞋,欽佩他的眼光和才能,另一方面,也不無“怨氣”。
“那個法國人先是下了訂單,作為體育用品賣到國外去了。他還搶先在國外注冊了‘Feiyue’的商標(biāo),可是我們不知道。他們在那里賣50歐元,我們還是賣28元。他們有很多款式,我們還是以白色的經(jīng)典款為主!闭f起這些,胡鳳娣有些憤憤不平。她從來不說帕特里斯,而永遠(yuǎn)稱為“那個法國人”。
“我覺得明年應(yīng)該會更好,但看見人家在國外賣得那么火,心里真不是個滋味。明明是我們自己的東西,卻讓人家做大了!比欢蟛┪哪壳耙廊恢饕陨a(chǎn)、批發(fā)、下訂單為主,胡鳳娣打理的這個唯一的門市店,還是為了撐門面、處理庫存訂單才存在的?磥,要想真正憑自己的力量重新飛躍,上海飛躍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明年世博會,我們能抓住機(jī)遇。”胡鳳娣喃喃。
說話間,電話鈴又響起,胡鳳娣快速地跑去接聽,途中輕巧地繞開了桌椅和堆放著的鞋子。這家門店僅10多平米,她像熟悉自己的皺紋那樣,熟悉每個角落。
接下一個新訂單,胡鳳娣的信心又來了。她捧起一雙鞋向記者做“技術(shù)分析”和“未來憧憬”:“阿拉鞋子面料是棉的,透氣。膠底厚、質(zhì)量好,而且是根據(jù)腳形設(shè)計的。儂做完運(yùn)動后腳會脹大,但是穿著不會覺著緊。明年去參觀世博會,白色的穿在腳上,我就覺得這個小伙子特別精神。還有男生女生一道來買鞋,一人一雙,就當(dāng)情侶鞋,老好看的!弊隽艘惠呑拥娘w躍鞋,胡鳳娣真心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