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網-經營管理】時尚三角,設計驅動,大牌合作引"噱頭"
H&M的"時尚三角"對服飾進行分類管理:1)對位于"時尚三角" 底部的常規(guī)款基本款,由于其需求量大,H&M利用常年銷售數(shù)據(jù)進行預測; 2)對于第二類的當季流行款,H&M用實力強大的設計師隊伍和買手以快速反應應對當季流行趨勢,盡可能降低庫存風險;3)對于第三類的未來流行趨勢服飾,H&M則采用與大牌設計師合作。近年來不斷引發(fā)的H&M排隊搶購風潮,便是與大牌設計師跨界合作的成效體現(xiàn)。
高效、低成本的雙供應鏈
H&M按產品特征將其外包給不同地區(qū)的供應商,以實現(xiàn)時間與成本的平衡。其中基本流行款及童裝放在亞洲生產,占比總生產的60%,剩下40% 流行趨勢的產品放在歐洲。同時,公司通過預生產技術、生產辦事處把關流行趨勢和產品品質。H&M希望在時間與成本之間找到平衡點。不像Zara 追求極速的先導時間,H&M認為"適當?shù)南葘r間才有利于在價格、時間和品質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這導致M&M的先導時間比Zara的15天晚了5天,但卻贏得了成本優(yōu)勢,產品價格比Zara便宜30%-50%左右。 實體店、網上商城與郵購實現(xiàn)三位一體互動經營
H&M不僅在各市場的核心商圈為消費者提供實體店購物體驗,還利用網絡IT技術為人們提供郵購與網上商城服務,使全球消費者隨時隨地體驗購物樂趣。
H&M高調的跨界營銷樹立品牌形象
H&M與Zara的"門店即是廣告"營銷理念不同,該公司一直以來都是在高調塑品牌。從每季與客座設計師的合作占據(jù)時尚版面外,H&M還與娛樂體壇明星合作,賺足眼球,與著名模特的大幅平面廣告更是占據(jù)黃金商圈。
H&M全球布局:歐洲仍為主要市場,中美兩國成新戰(zhàn)略重點
21世紀前,H&M的策略是:立足北歐,橫掃歐洲。公司以多元化直營銷售渠道(實體店、郵購、電子商務)豐富顧客的購物選擇,境外的收入占比從91/92年的58%上升到95/96年的76%。進入21世紀后,H&M加快擴張步伐,每年以10%-15%的開店速度進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歐洲市場收入占比下降,但仍為主要市場,中美兩國成新戰(zhàn)略重點。北歐地區(qū)的收入從2003年的22.4%降至2012年的13.7%,除芬蘭外的歐元區(qū)的營業(yè)收入占比從2003年的56.0%下降到48.1%。 行業(yè)風險提示 國內終端消費低迷,服飾消費支出減少的風險;外需波動影響出口的風險。(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yè)的鞋業(yè)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