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網-經營管理】品牌個性不鮮明,模仿痕跡重,國際市場對中國服裝的印象仍停留在“中國制造”所象征的低端含義。國內戶外運動品牌在產品定位和宣傳推廣上與國外知名品牌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實際上,許多同類國際品牌都經歷了長時間的資本積累過程,營銷推廣和產品線上都有豐富的經驗和資源。
現在,更多國際品牌進入中國形成競爭,以及休閑行業(yè)的市場擠壓,本土品牌正在面臨更加嚴峻的生存壓力。品牌管理專家王君玉認為,“國外企業(yè)在產品開發(fā)過程中,將其賦予一定的內涵,開發(fā)出來的產品往往出乎人們意料,與其說他們在賣產品,倒不如說在賣品牌、賣內涵!。如耐克公司就很注重產品的文化元素,在營銷過程中強調美國精神中的獨立與個性成分,牢牢抓住了青少年群體的特點。
而中國本土品牌要國際化,主要應解決的是如何改變國外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產品低質量和廉價的固有看法,更深入地了解國外消費者的需求。在根據國際市場需求進行產品和服務創(chuàng)新的前提下,要保持和強化品牌原有的定位和特色。
在這個過程中,品牌需要凝練出自己的文化內涵,而不當的定位,盲目的擴張,往往就是走向低谷的開端。以體育品牌李寧為例,擁有“體操王子”桂冠的李寧是一代中國人的記憶,然而“李寧”這個名字在90后等年輕人群中的影響力不是很大。以前的消費者很多是因為喜歡李寧本人才決定購買,但2010年以后李寧主打90后概念,失去了許多80后和70后的原顧客群,而90后的消費者對李寧本人沒有太多印象。這也可以認為是品牌重塑的失敗。(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yè)的鞋業(yè)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