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雞蛋”的故事帶來的管理思考
光陰似箭,又是一年!
除了小孩,幾乎每個成年人都有相同的感受,年頭到年尾,不經意間時光從單調平凡而又忙碌的日子里一晃而過。每每這個時候,大到國家、企事業(yè)單位,小到家庭、個人都會以不同方式梳理總結一年來的收獲,并盤點著來年的打算和目標。
可是,你是認真總結還是應付了事?是從中受益還是徒勞無功?不少人也許認為,用不著自己去梳理總結,只要履行好職責,一切按照領導交待的做就行了。其實不然,工作中的方式方法,管理成本、投入產出,都需要認真地梳理盤點。
由此我不禁想起曾在某個雜志上登載的一則關于中國人和德國人煮雞蛋的小故事:一個中國人和一個德國人每天早餐都是一杯牛奶一個雞蛋,中國人把雞蛋往鍋里一放,然后出去洗漱洗漱或干點別的,等再回來雞蛋就煮好了。但德國人會用一個差不多剛好裝得下一個雞蛋的專門容器,下面焊一托盤,然后加滿水,1分鐘水就開了,3分鐘就關火。關火之后他們利用余熱再煮3分鐘,把雞蛋煮到剛剛達到營養(yǎng)價值最高的狀態(tài)。接下來用涼水泡3分鐘,使這個蛋很好打開,德國人認為這樣做很標準。跟中國人相比,他們節(jié)約了4/5的水、2/3的熱,同時還讓雞蛋達到了最佳的營養(yǎng)狀態(tài)。
這則故事引給我兩點啟示:
啟示一:同樣的結果,不同的方式方法能夠帶來不一樣的效果。
拿“煮雞蛋”來說,我們可以發(fā)現中國人和德國人的煮法有較大的差別。兩者同樣是把雞蛋煮熟,但德國人按照嚴格的標準和規(guī)范去執(zhí)行,不但雞蛋能煮熟,而且資源占用最少,效果也最佳(營養(yǎng)價值)。無論部門領導,還是普通員工,在工作和管理的方式方法上都有各自“煮雞蛋”的技巧,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每年的年末歲首,在梳理總結工作時,尤其作為領導者,在關注雞蛋熟與不熟的同時,還要關注那些不但能把工作“煮熟”,而且“煮”的過程中更在意方式方法,更在意資源占用和工作效果的部門和個人。
啟示二:要學會總結,制定適宜的制度和標準,并嚴格執(zhí)行。
故事里的德國人在煮雞蛋的過程中摸索出了一套非常適用的煮蛋程序和控制方法,并嚴格執(zhí)行,結果每次用水、耗熱最少,雞蛋營養(yǎng)還最大。而中國人只求雞蛋煮熟,沒有注意觀察并認真總結煮的學問,在煮的方式方法中較之德國人有明顯的“水”和“熱”的浪費現象,而且破壞了雞蛋的營養(yǎng)價值!皼]有規(guī)矩,不成方園”,說的也是制度和標準的重要性。我們平時的管理工作、設備檢修、運行操作、參數調整、節(jié)能降耗、指標競賽等工作中,若不善于及時總結,工作就不可能得以持續(xù)改進,就難免會出現要么制度或標準不適應,要么執(zhí)行不嚴、管理不細而偏離制度和標準。
最后,在拿年末歲首的工作梳理總結來說吧。如果我們只是做做表面文章,只是做一個數字的統(tǒng)計和簡單分析,而不是深入地探索,就像“煮雞蛋”一樣,我們只關注煮了以后是熟的還是生的、是煮爆了還是完好的,而不是關注有沒有達到最佳營養(yǎng)狀態(tài)、用多少水和熱來煮雞蛋是最合適的。這種梳理總結只能是“成功也總結不出成功的方法,失敗也找不到失敗的原因”。最終只能是對奮斗一年最終成果有一個清晰了解。總結了是這么回事,不總結還是這么回事。
新的一年剛剛開始,希望“煮雞蛋”的故事也能給您一點點啟發(fā)。
- 上一篇:亞當斯的公平理論
- 下一篇:在招聘中如何真正做到“匹配”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