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月薪背后的悲情誰懂?
5據《京華時報》報道:23日,北京團市委、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務中心聯合新浪網教育頻道發(fā)布2010年大學生就業(yè)壓力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今年大學生求職心態(tài)更為現實,本科學歷人群中愿意接受零月薪的比例達到20%,與去年的1.2%相比大幅攀升。
李振忠(青島 作家):大學生零月薪,首當其沖是教育的恥辱。授人以漁與授人以魚,有天壤之別,現在的大學教育就是存在這種困境和矛盾。激烈的職場競爭擺在那兒,而大學卻根本沒有將這種殘酷說夠說透。農民工還知道依法喊冤依法維權,大學生咋就不會跟媒體跟用人單位依法維權呢?
大學生零月薪還是法律的恥辱,當大學天之驕子們都可以忍受盤剝而無視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且甘然受之的時候,在勞動關系上,我們是離法制社會遠了還是近了?
賀成(浙江 職員):透過報道,似乎很多人尚未搞懂容忍的深意。否則也不會在調查結果出來后,夸今年大學生求職心態(tài)比以往更靈活、更現實,更懂得有效提升能力、積累經驗。
大學生畢業(yè)而不能就業(yè),費盡周折甚至飽嘗歧視凌辱。一些大學生便屈服于現實,不再強調理想中薪資,降低了對用人單位工作的環(huán)境,去了與自己專業(yè)、能力不匹配的單位,甚至不計成本遠走他鄉(xiāng),淪為文化民工,直到出現零月薪、只求一碗飯吃的辛酸地步。大學生容忍零月薪是對現實的無奈,大學生就業(yè)痛苦程度、人數在加劇。這無論如何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也蘊涵了太多的時代和個人悲情。
陳堯(昆明 自由撰稿人):在正常情況下,沒有哪個剛畢業(yè)的大學生會愿意接受零月薪。而且,就現實而言,我國人才并未過剩到零月薪的奢侈境界。零月薪,不過是大學教育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jié)所催生的市場怪胎。它就像一面多棱鏡,既以一種極端的方式折射出大學生不斷貶值的現實,也以一種殘酷的價值期望反映出當下大學教育客觀存在的問題。正是學非所用、學無所用、學不能用,才導致人才的虛假過剩,以及愈演愈烈的零月薪現象。在此,筆者只想以最大的惡意問一句,零月薪之后,會出現倒貼錢的荒唐嗎?(來源:8020人才網)
- 上一篇:爭搶見習崗位,“零工資”也行
- 下一篇:富士康的工人加班費該由誰來支付?
- 奧康舒適無定式,陳偉霆推薦的雙11好物清單來了
- 城市守護計劃:奧康,用溫暖點亮城市之光
- 奧康步步為盈,陳偉霆化身都市行者
- 奧康國際:堅守匠心追求“匠新” 3.0系列拿捏多種穿著場景
- CELINE 推出 Huntington 運動鞋
- 被N多明星種草的意爾康板鞋,看看你和誰撞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