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手機站

微博 |

我的商務中心

中鞋網(wǎng),國內垂直鞋類B2B優(yōu)秀門戶網(wǎng)站 - 中鞋網(wǎng) 客服經(jīng)理 | 陳經(jīng)理 鐘經(jīng)理
你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HR理論 > 清楚管理和糊涂管理

清楚管理和糊涂管理

2005-06-23 16:14:46 來源:中人網(wǎng) 中國鞋網(wǎng) http://wvsf.cn/
  俗話說,“人以群分”。每個人根據(jù)他的智力、經(jīng)驗、閱歷、專長,都可以歸入相應的類別。例如孔子就把人分為三等: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以下,同時也對應了“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后學”這樣的三種人。后來中國人把這一套進一步作了發(fā)揮,把人區(qū)分為三系:先知先覺是發(fā)明家,后知后覺是宣傳家,不知不覺是實行家。這三種人,各有各的長處,各有各的用途,彼此配合,構成人類社會。   依管理的觀點,我們把人分成四類。正是如前所述的“糊涂之清楚”、“清楚之清楚”、“清楚之糊涂”、“糊涂之糊涂”。   1.糊涂之清楚   什么樣的人,叫做“糊涂之清楚”呢?這種人表面上都能得出清楚的結論,但得出結論所用的依據(jù)卻是十分糊涂的。他的結論是“清清楚楚”的,可惜依據(jù)卻是“糊里糊涂”的。有時候很多話聽起來冠冕堂皇的,似乎很有道理,可是細細一想,卻經(jīng)不起推敲。原因就在于這些結論的推理過程誠然無懈可擊,但它的依據(jù)卻是不清不楚的。   我們還是舉管理中的例子。當今商界,流行這么一個觀念——“顧客永遠是對的”。這個觀念初提出來的時候,實在讓人耳目一新,每個人都覺得它是至理明言,無不奉為圭臬。這個結論夠清楚的了吧,可是誰能說得清楚它的依據(jù)從何而來呢?如果這么一追問,問題就來了。原來這個“清清楚楚”的觀念,確是建立在一個“含含糊糊”的基礎上,即“顧客是上帝”,或者說“顧客的聲音便是上帝的聲音”。由彼依據(jù)得出此結論,實際上正是“糊涂之清楚”。具有這種傾向的人,其實為數(shù)還真不少。   在中國人的語匯里,要得出“糊涂之清楚”的結論,實在太容易了。因為中國話幾乎都有相對的兩句,如果隨便抓住其中的一句,便指稱中國人如何如何,很可能就會掉入“斷章取義”的陷阱,中國人把這個形容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是一種“糊涂之清楚”。例如中國人說“事無不可對人言”,當然是一句至理名言,但如果把這句話僵化理解,不論時機、不分場合、不看對象,一概遵行不誤,往往會壞事。難道這話錯了嗎?非也,須知中國人還有一句與之相對的話,叫做“逢人只說三分話”。兩句話都很有道理,必須結合起來看。若只聽其中一句,難免會把人弄糊涂。如果那樣的話,表面上以為自己沒錯,實際上卻落入了“糊涂之清楚”之中。   此外,有些人看到中國有“寧為雞首,不為牛后”這樣的話,就認為中國人也許都喜歡強出頭。殊不知中國話另外還有一句:“樹大好遮蔭”。所以出自中國人的話,大抵都有相對應的兩句,一般是不會有錯的,最好還是辯證地看。如果只看到了一面之辭,就算得出的結論再清楚,那也終歸是“糊涂之清楚”;這樣的人,永遠只能在基層混。   2.清楚之清楚   那么,“清楚之清楚”又如何呢?我們說,只要能依據(jù)“清清楚楚”的事實,說出“清清楚楚”的解釋,便稱得上“清清楚楚地清清楚楚”。   如果一個人有思想、有主見,里里外外都清清楚楚,對事情的理解都很到位,而且辦起事來也毫不含糊,還常?梢灾更c“迷途君子”,那這種人想必很受眾人的歡迎了,至少會深受主管的歡心吧。但事實上,這卻是很難說的。過分明白精細的人,有時候誠然很受人歡迎,但有時候還是頗令人厭恨的。   例如常有這樣的部屬,他聽取主管指示的時候,聽得當然是清清楚楚,但聽完了卻不立即執(zhí)行,而是要對主管的指示評頭品足一番。他會當著基層的面,把這一套指示清清楚楚地列舉一遍,甚至還自作主張地針對其中的“不妥之處”,清清楚楚地提出自己的修正。這樣的做法,無疑會讓主管很沒面子,甚至惱羞成怒。雖然為大局著想,主管未必會當場發(fā)作,卻必然會清清楚楚地記住這一次的齟齬,說不定將來在什么時候,就會清清楚楚地予以報復。   所以對做部屬或幕僚的人來說,清楚是必要的,但是不要過分清楚。尤其是如果在頂頭上司面前也清清楚楚、毫不含糊,也許會讓你吃不了兜著走。三國時期的楊修楊德祖,就是一位極聰明的人。然而他恃才傲物,幾乎沒什么事情看不透的,自然是個時時處處都“清楚之清楚”的人。他的主公曹操乃一世奸雄,也是一個極聰明的人,可是什么事卻瞞不過楊修。曹操的一些小伎倆和小手腕,騙得過別人,但在楊修那里卻往往露餡。這些事,楊修自己心里清楚也就罷了,可是他偏偏要把自己的聰明外露,很喜歡逢人就揭曹操的短,以顯示自己的聰明,要么就當著大家的面搞點惡作劇,拿曹丞相開涮,甚至還不識時務地卷入了曹操子嗣的奪嫡之爭。這些事情,怎能不讓曹操恨之入骨?后來在蜀魏的漢中爭奪戰(zhàn)中,曹軍久戰(zhàn)不利、進退維谷,聰明的楊修從曹操傳出的口令——“雞肋”中,猜出曹操欲退兵的心思;這一點楊修自己心知肚明也就罷了,可他偏偏自作聰明,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在軍中大肆散布,結果動搖了軍心。曹操正愁找不到借口,這下可好,立即以“謠言惑眾、動搖軍心”為名,殺掉了楊修。可憐楊德祖聰明一世,最終還是為“聰明”兩字所害,早知如此,還不如多裝裝糊涂為好。   在企業(yè)中,有些人既賣力又能干,卻總得不到主管的賞識;其原因多半在于這人一切都過分清楚了,甚至比上司還清楚,上司當然不高興。正因如此,所以這些人心中常常會有所不平,難免整天怨天尤人,這樣一來,很可能會使主管更加嫌惡。   所以對聰明人來說,正確的態(tài)度應該是什么呢?那就是“該清楚時就清楚,偶爾也要裝糊涂”。   3.清楚之糊涂   如果一個人內心本來很清楚,卻要他在表面上裝糊涂,這確實是件很困難的事,非有大智慧者不容易辦到。而做到了這一點,在管理中絕對是有妙用的,這就是所謂的“清楚之糊涂”,跟老子所贊賞的“大智若愚”幾乎如出一轍。內心本來是“清清楚楚”的,卻為了因應實際的需要,在外人面前表現(xiàn)出“含含糊糊”的姿態(tài),也許更加有助于達到“圓通”的境界,這也是高層管理者常用的管理智慧。   在企業(yè)間的談判中,有人運用起這一套虛與委蛇的功夫來,堪稱爐火純青。我方的原則和底線是不能含糊的,必須“清清楚楚”地加以把握,在這個基礎上,“含含糊糊”地東拉西扯,使對方弄不明白我方的真正用意,能把對方侃暈了最好。這樣一來,往往容易達成目標。對管理者來說,這便是一種常見的戰(zhàn)術。   充分運用“清楚之糊涂”的技巧,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也不失為保全自己的手段。例如三國時期的司馬懿,本來是個老謀深算、絕頂聰明的人,卻總喜歡裝糊涂。當年他在五丈原,憑借一套大智若愚、軟磨硬泡的陰鷙功夫,終于拖垮了老對手諸葛亮,居功至偉,在國內也權傾一時。正因為功高震主,少不得引來同僚的妒忌和朝廷的猜疑。這種情況下,司馬懿干脆裝起糊涂來,以病重為由長期在家休假,給人制造一種他行將就木的假象。但他的對頭們還是不放心,派了個人以慰問病情為由刺探司馬懿的虛實。司馬懿干脆將計就計、順水推舟,真的裝出一副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病入膏肓的樣子,接待來使;于是假戲真做,演出了一幕生動的活劇。在司馬懿這等奸角的策劃下,來人果然被蒙騙過去了,回去就說司馬懿病勢沉重,將不久于人世,于是司馬懿的政敵們終于放松了警惕。就在這個時候,司馬懿暗中培植羽翼、廣羅親信,神不知鬼不覺地布置自己的兩個兒子抓住了京師禁軍大權。后來瞅準了一個時機,發(fā)動了“高平陵之變”,幾乎將曹家的勢力一網(wǎng)打盡,至此魏國軍政大權盡數(shù)落在司馬氏手中。   細數(shù)古今中外,無論是政治、軍事、外交、管理,其實都用得著“清楚之糊涂”的招數(shù)。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爆發(fā)了一場臭名昭著的洛克希德丑聞案,連前首相田中角榮也卷入其中,頓時他的聲望在日本一落千丈。正當日本人充分鄙視田中角榮的時候,中國友人則相繼前往慰問,還不斷提及他為促成中日邦交正;龅呢暙I。對不明就里的人來說,也許中國人的這種做法相當不合時宜,但細細品味,這也未嘗不是高明的政治智慧。中國人一向很鄙夷“落井下石”,同時也總是大力宣揚“飲水思源”,總是把“雪中送炭”作為美德,在這件事中,三者正好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田中角榮接受賄賂,是不正當?shù)男袨,這一點中國人心中當然是清楚的;但由于他作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我們不可能不表示關切,于是就“含含糊糊”地表示一下高度的關切。這樣一來,也清楚地表明了我們功過、是非、恩怨分明的態(tài)度,實在是一舉多得。中國人所常常強調的“內方外圓”,大抵就是如此表現(xiàn)出來的,我們把它叫做“有原則的應變”。   4.糊涂之糊涂   任何組織,實際上主要都由以上這三種人組合而成。當然有人也許會質疑,難道就沒有“糊涂之糊涂”這種人的容身之地嗎?在社會中,這樣的人肯定是有的,但他們多半已經(jīng)淪為社會救濟的對象,不可能被吸納到一個理性化的企業(yè)組織中去。站在管理的立場,我們也希望組織能把這種人過濾掉。換句話說,在甄選人員的時候,必須切實擋住“糊涂之糊涂”的“無用之輩”,以免招來無窮的后患。   糊涂之糊涂,當然和清楚之糊涂不同。前者是標準的“糊涂蟲”,什么事情都弄不清楚,當然什么事情也弄不好;后者是俗語所說的“裝迷糊”,看起來迷糊,實際上一點也不迷糊,也就是說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這種人“聰明而不精明”。精明的人,有一點過分地“清楚之清楚”,聰明外露,聰明到大家都看出他很聰明,往往被視為目標,被當作靶子,相當不利。聰明而不精明的人,深諳“聰明到不讓人看出自己聰明”的道理,把握“深藏不露”的精神,這才容易立于不敗之地。   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在這四種不同象限中打轉。無論在管理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上,有的時候“糊涂之糊涂”,可能是因為“當局者迷”的緣故,或者是“利令智昏”使然。有時候會“糊涂之清楚”,自以為聰明獨到,實則一知半解,甚至把不知的當作已知,徒然貽笑大方。有時候會“清楚之清楚”,特別是牽涉到自己的專長領域,必然胸有成竹,總是不忘要“秀一把”。當然,有時候也會“清楚之含糊”,顯露出自己藝術的一面。   如果一個人表面上表現(xiàn)得很清楚,我們還是有必要作進一步的考察,看他到底屬于哪一類型的“清楚”。是“糊涂之清楚”呢,還是“清楚之清楚”。若是前者,那恐怕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但若是后者,就比較令人放心了。同樣,當一個人表現(xiàn)得看起來挺糊涂的時候,也可能居于兩種不同的背景。若是“糊涂之糊涂”,當然很可憐;若是“清楚之糊涂”,未嘗不是另一種境界。   組織內的每一個人,假若明白自己什么時候該處于哪種情況,就更容易了解自己的作為,才會有進一步的自知之明;這對自己以及組織而言,總是有利的。同時,我們由此也比較容易了解其他同事的行為,這些對于彼此之間的溝通與協(xié)調,會有很大的助益。

在線咨詢

姓名
電話
留言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fā)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lián)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lián)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中國鞋網(wǎng)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chǎn)權。如發(fā)現(xiàn)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lián)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yè)投稿,投稿請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 驗證碼:
推薦新聞
熱門鞋業(yè)專區(qū)
品牌要聞
品牌推薦
熱度排行